垂直专业化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01 06:54:00

垂直专业化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测算中国18个工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然后构建超对数生产函数理论模型和利用历年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但对不同行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高技术,高开放度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高开放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进口资本和技术,出口最终产品,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随着参与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主要研究视角为:垂直专业化对工资收入的影响,Feenstra and Hanson,1999;Senses,2010垂直专业化提高工资弹性,导致工资水平下降;而与这种观点相反的是Egger et al.(2002),Munch and Skaksen(2009),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需求规模变大和需求弹性减小,垂直专业化对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增加都有积极的正效应;而konig and koskeln(2011)则认为垂直专业化对工资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并且对不同技术工人影响不一样;我国学者王中华等(2009a)研究认为垂直专业化降低了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提高了熟练工人的工资。对劳动力就业的研究,Hsieh﹠Woo(2005)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增加了熟练劳动力需求,减少非熟练劳动力需求;Baily and Lawrence(2004)、Dluhosch(2006)等人通过对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很小,而且影响不确定;而国内学者唐益红、马风涛(2009)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降低了熟练工人的相对就业,促进了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就业,两者的分析结论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肖文、殷宝庆(2011)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制造业技术进步等等;对劳动生产率研究,胡昭玲(2007)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本文力图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对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做细致深入的探讨。

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测度

垂直专业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内部,每个国家只在特定生产阶段专业化生产。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对垂直专业化的测度多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Hummels(2001),平新乔等(2006)对此方法进行了扩展,全面测算各行业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本文将沿用此方法,对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测度。

(一)垂直专业化程度

进口的中间产品对出口的贡献度。,Mj为j产业进口中间投入,Yj为j产业总产出,Xj为j产业的出口。一个国家所有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VS=∑VSj,故,可以写成矩阵的形式,,其中u为1×n维元素为1向量,Am为n×n维进口系数矩阵,x1为n×1为出口向量,n产业数目,X总出口,Am中的元素bij表示1单位j部门产出需要i部门进口投入量。更一般的公式可写为:VS=u AM[1-AD]-1 X,AD国内系数矩阵n×n维,[1-AD]-1里昂惕夫逆矩阵,它表示进口中间产品在生产出最终产品前在n阶段直接或间接的循环利用。

(二)模型构建

基于C-D生产函数与经验假设、理论分析构造计量模型:

Yit=Ait F(Kit ,Lit)=Ait Kita Litb

两边取对数可得:

lnyit=lnAit+alnKit+(b-1)lnLit

Y为产出,y为人均产出(劳动生产率), A为技术,K为资本,L为劳动。取对数进行二级泰勒级数展开:

a0+a1lnKit+a2lnLit+a3(lnKit)2+a4(lnLit)2+a5lnKit lnLit,

考虑垂直专业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各种方式,将垂直专业化指数及其与资本,劳动的乘积一并计入计量模型,如下:

lnyit=a0+a1VSit lnKit+a2VSit lnLit+a3(VSit lnKit)2+a4(VSit lnLit)2+a5VSit2 lnKit lnLit+a6VSit+ξit

其中,y是人均产出,a0为截距项,a1,a2,a3,a4,a5,a6为待估系数,ξit为随机扰动项。

经验分析:由上述垂直专业化指标可以看出,1997-2007十年间垂直专业化增长较快的产业都是资本密集型,出口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往往更容易吸收新技术,规模效应往往比较显著,对生产率的影响也必然较显著,行业外向性增加了行业与国际先进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接触的机会,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而综合分析,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对劳动生产率正效应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故分析时将有所侧重的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产出Y行业总产出,L各行业的职工人数,资本K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L选自《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职工平均年人数。

(二)回归分析

运用软件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样本数据中不同行业时间截面会造成异方差,回归过程使用加权lsm,并且选择white异方差修正。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1可知,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更显著。但垂直专业化是否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则需要继续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对是否具有稳定性比较敏感,故对各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利用Eviews6.0,取5%作为显著水平,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ADF检验结果知,各变量ADF检验的统计量其绝对值小于对应临界值绝对值,表示变量非平稳,而同时变量一阶差分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其对应临界值绝对值,故一阶差分平稳,并且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各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并且其中最优滞后项是按AIC准则来确定的,滞后项是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只取VS值)所示。

从表3则可知,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垂直专业化跟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仅取VS值),检验结果如表4。由表4可以看出,垂直专业化是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原因,但只是单向因果,垂直专业化的提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反之不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看出,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垂直专业化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率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更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则相对比较小,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垂直专业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7-2007年21个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有递增趋势,资本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正效应,而且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积极影响较显著。

垂直专业化使国际分工更加细化和深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要素的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世纪全球制造业大转移,中国依靠其低廉劳动力成本,形成比较优势融入到国际分工的产业价值链中,而发达国家转移了大量的生产制造环节到中国,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中国一直居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是以资源的巨大耗费来换取产出的增加,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对比较缓慢,因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也一直在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也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制造业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并从中获益就是很好的例证。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可以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提高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的位置,带动了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

但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时要注意:首先,继续依托人口红利,充分利用我国相对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技能与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比较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在选择产品内国际分工行业上,要可以尽量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期用最少的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这也为我国各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提供借鉴;再次,从长期来看,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起着掌控作用,他们必然想获取最大利益,我国要一步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以获取更大收益,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垂直专门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 [R]CCER W Paper,NO.C2005005,2005

2.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2009

3.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

4.外包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再捡验[J]数量经济技术,2011.2

5.孟雪.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生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7

6.Feenstra, Robert C. and Gordon H. Hanson. Globalization, Outsourcing, and Wage Inequal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86)

7.Hummels, David, Jun Ishii and Kei-Mu Yi.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4)

上一篇:行走纳米比亚 下一篇: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相应的居民收入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