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经营技术综述

时间:2022-09-01 06:38:54

防护林经营技术综述

[摘 要]根据多名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与观点,笔者从更新改造方式、更新改造方法、更新年龄及更新树种选择与培育等方面对防护林经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供生产借鉴。

[关键词]防护林;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94-01

为了提高防护林的综合功能和生产力,达到持续、稳定协调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一般是按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定向培育,分类经营。迄今为止,国内对防护林经营技术已有较多的研究,代表了世界的领先水平,其体系可归纳为以下几部分:更新改造方式、更新改造方法、更新年龄及更新树种选择与培育。

1 更新改造方式

防护林更新改造方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农田防护林,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方式可分为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隔带更新、断带更新及滚带更新,“七五”期间,在山东省商河县建立了万亩更新改造试验示范区,重点对上述更新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

对更新方式,其它的研究还有:李谷景[2]研究认为:水源涵养林的更新不宜采用皆伐方式,因为皆伐后林地上虽仍有枯落物和灌草层存在,但因林地骤然失去林冠庇护,蓄水保土性能下降,到幼林树冠郁闭后,才能逐渐恢复。因此,应推广伐前更新,实行择伐。对于改造,认为应在疏林灌丛的水源涵养林中进行,可留优去劣,在林冠下引进树种,或实行割带造林。曲志义等[3]提出伐前几年在老林带侧营造接替林带(伐前带外更新),老林带成熟时皆伐,进行迹地更新,并认为在有接替林带的基础上,采用隔带分段皆伐比连带皆伐稍好。朱教君[4]在介绍美国大平原防护林概况时提到,Robert T. F.等对美国大平原防护林进行了更新研究,提出了带内更新、去行更新、对林带进行抚育(修枝、除草)、间伐及平茬、天然更新和重新营造等五种更新方式,这对三北防护林的更新很有借鉴意义。陈建业[1]认为隔带更新方式是林网更新中较为合理的形式,其形成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与增加产量。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方式的评价,姜凤歧[5,6]等通过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试验林带防风状况的观测结果,对农田防护林的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带防护效益连续性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

2 更新改造方法

更新改造的方法研究较少,而且也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曲志义等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更新方法可用根基萌蘖和植苗更新两种方法,在进行二者投资比较后,认为前者成本低,林木生长快,发挥防护的效益早,所以前者比后者好,在林带结构合理、树种选择得当且保存率高的林带更新时,应以前者为主。

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的方法主要有植苗更新、埋干更新和萌蘖更新三种方法。植苗更新和埋干更新与植苗造林和埋干造林的方法相同,萌蘖更新是利用某些树种萌蘖力强的特性,采用平茬或断根的措施进行更新的一种方法。改造则应针对实际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常见的改造对象为小老树林带、结构不良林带及自由林网,方法有更新造林、抚育管理、间伐、平茬复壮及根孽萌芽等。

3 更新年龄

对防护林更新年龄的研究国内外都较多,而国外研究时间早,我国较晚,且多集中在农田防护林上,其它林种相对较少。对防护林更新年龄的研究多与防护林的成熟问题相连,我国学者研究的结论主要有:李谷景[2]通过对水源涵养林的研究认为,更新年龄即为防护成熟龄,并把数量成熟龄作为防护成熟龄。陆静英等[7]对农田防护林伐期龄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伐期龄应通过对防护成熟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及经济成熟龄的综合来确定,并认为防护成熟龄只能作为确定适宜伐期龄的参考,而伐期龄不能低于数量成熟龄,应充分考虑工艺成熟龄、经济成熟龄是伐期龄确定的主要依据。李昕等[8]对北方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进行了研究,提出初始防护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更新龄的概念,列出各个树种的初始防护成熟龄。并认为防护林若以防护效益为唯一目的,其更新龄应与林木的自然成熟一致。若兼顾林木的经济效益,则应考虑工艺成熟龄并考虑更新方法问题。郑良等[9]对吉林省中部农田防护林防护成熟、工艺成熟及数量成熟分别进行了论述,认为农田防护林更新年龄不应超过A+3a(A为数量成熟龄),并依此提出几种杨树农防林的最佳更新年龄为24~26a。姜凤岐等[5]认为防护林成熟分初始防护成熟和终止防护成熟,杨树林带的更新龄以其数量成熟龄再加上10a,并对调查地区主要杨树林带确定了更新龄。胡海波[10]针对我国平原农区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防护林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防护成熟龄及经济成熟龄进行了深人探讨,提出了各种成熟龄的确定方法,并认为在生产实践中,农田防护林的采伐年龄应取四种成熟龄的上限,当在伐期龄不能采伐时,宁可推迟也不要提前。伐期龄确定的原则是:以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为基础,应大于它们,以防护成熟龄为根本,不小于防护成熟龄,以经济成熟龄为主要依据。同时,对防护林成熟的可变性、成熟龄的表示方法、林带本身对成熟龄的影响及伐期龄的应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4 更新树种选择与培育

防护林更新树种的研究较多,主要结论有:袁锡祥对东北50年代营造的防护林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红皮云杉、落叶松和樟子松三种较为理想的树种。郑良[9]对吉林省中部农防林更新树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土壤类型区的速生树种(品种)序列。梁守仁[11]提出,更新造林设计时应从树种比例和结构上突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特点,适当加大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比例,使近中远期利益相互搭配。为消除单一树种造林的缺点,更新应以优质抗虫树种、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等方式加以替代。柯玉铸等[12]对沿海木麻黄二代更新问题研究时,进行了树苗培育及更新造林试验,认为用速生、抗病木麻黄优树水培苗进行木麻黄更新改造是一种有效途径。陈昌茂[13]对海滨沙地进行木麻黄、湿地松混交以及黑松林改造试验,认为混交具有良好的防护效益,并且黑松林改造也优化了种群结构。

参考文献

[1] 陈建业,孟平,宋兆民等 农田防护林网隔带更新模式的傲气象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7.

[2] 李谷景 水源涵养林的规划布局及其组织经营[J] 吉林林业科技 1987,68(3):19-21.

[3] 蔡壮飞,曲志义,刘涛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学,1988 (1):1-8.

[4] 朱教君 美国大平原防护林概况[J] 世界林业研究,1993,6(3):80-85.

[5] 姜风歧,朱教君 农田防护林防护成熟的探讨及其应用[A] 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0-13.

[6] 姜凤歧,朱教君,周新华等 林带的防护成熟与更新[J] 应用生态学报,1994,5(4):337-343.

[7] 陆静英,刘绍祥 农田防护林伐期龄的探讨[A] 向开馥 东北西部内蒙东部防护林研究[C].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9,465-372.

[8] 李昕,章依平,郭杏华等 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的成熟龄和更新龄的研究[A].向开馥 东北西部内蒙东部防护林研究[C].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9,373-378.

[9] 郑良,徐瑞武,邓首彦.吉林省中部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更新龄和更新树种研究[J] 林业勘侧设计,1994(1):1-8.

[10] 胡海波,姜志林,袁成 农田防护林采伐年龄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1999,26(1):57-61.

[11] 梁守仁.对雁北小叶杨防护林更新改造的几点意见[J].山西林业科技,1992(1):42-43.

[12] 柯玉铸,黄金水,陈端钦.抗性木麻黄在沿海防护林二代更新中的应用研究[J] 防护林科技,1996(4):19-21,44.

[13] 陈昌茂.沿海木麻黄、湿地松混交和黑松林改造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1998,25(1):67-72.

作者简介

张雪峰(1982-),男,黑龙江讷河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工作。

上一篇: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在龙门刨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BIM技术在施工企业中应用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