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策略

时间:2022-09-01 06:29:22

大数据时代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策略

笔者在《传媒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长链条+大视野》一文中指出,构建“长链条+大视野”的研究模式,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条必经的路。”①在参与起草电子信息、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规划和文件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链条+大视野”研究模式,对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果我们能结合经济活动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标准和金融等关键要素,则能对传媒经济进行更深入分析。本文从大数据的视角,探索我国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深化“长链条+大视野”研究模式。

顶层设计在智能电视产业遇到的“长链条”困难

近些年,学者们对智能电视的研究不断深入。刘国信(2013)分析了2013年智能电视发展趋势。②乔维、薛楠(2012)分析了智能电视的技术特点与发展现状,介绍了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提出了未来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③金晶(2012)通过统计国内外主要智能电视制造商的有关电视操作系统专利申请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分析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研发趋势和战略布局,并通过统计中国主要智能电视研发企业申请的有关电视操作系统的专利,分析中国智能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④郭丽君(2011)认为,智能电视应该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实现电视功能的可扩展;二是自然的人际交互方式,如语音、触摸和手势等;三是创新的用户界面和体验;四是有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控制芯片,有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⑤促进我国智能电视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国家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如果能对智能电视产业进行“长链条”的理论研究,则更有现实意义。

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明确指出,要支持发展智能电视,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落实这一文件,将智能电视打造成为一个内容和服务聚合平台,需要我们通盘进行考虑。从“长链条”的角度来看,智能电视产业链包括上游电视内容和应用软件提供商,中游电视平台运营商和下游终端、配套硬件生产厂商等。智能电视产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经济生态系统。从智能电视的芯片设计到电视受众的信息消费,应考虑众多因素和环节: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政策、产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产品(服务)、消费者(受众)。但在智能电视产业的政策设计实践中,很难同时全面且充分地考虑上述各个方面。因此,综合性制度安排即使出台了,也很难落地。因为目前我国电视产业没有实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电视内容供应、电视节目传输、终端硬件(电视机)制造等的主体不同,还没有完整的产业数据链及定量分析为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大数据助推智能电视产业发展实现消费需求牵引

我国智能电视产业有两大任务,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福利。消费者(受众)需求满足程度是智能电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因此,智能电视产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及时发现甚至准确预测消费需求;二是如何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在国内。纵观我国电视业,无论是购买电视机的消费者,还是观看电视节目的受众,他们的消费需求都很难被及时发现甚至准确预测。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从2D电视到3D电视、智能电视和智能云电视,我国电视业迅速发展。电视厂商推出的各种称谓繁多,2009年倡导网络电视,2010年推广3D电视,2011年主打云电视,消费者的感觉是几乎每年一个新概念,出现新概念创造需求,形成“生产创造需求”古典经济模式,而不是依靠消费需求,驱动产品生产和电视节目制作。从受众的消费角度来分析,观看电视节目是一种被动的事情。电视台努力追求的“收视率”也颇受争议。受操作程序、统计方法和样本数据等因素影响,收视率是否真实地反应了广大受众的消费需求,还有待讨论。

大数据为及时发现甚至准确预测消费需求提供了新途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引起了传媒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于薇(2012)从“大数据”的概念入手,对其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对“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⑥2012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就“大数据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互联网空间改变了什么”等主题展开研讨,论述了大数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⑦官建文、刘扬和刘振兴(2013)指出,数据将成为新闻的“富矿”与核心资源。新闻传媒业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行业,它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⑧喻国明、何睿(2013)梳理了大数据时代传媒经济研究框架及工具的演化,认为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视角和方法的引入,更加凸显了传媒经济学“跨学科”和“融合”的特征。⑨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很有帮助,但还无法充分满足智能电视产业政策设计的需求,有待基于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大量统计数据中寻找智能电视产业的内在规律。数据挖掘最大的特色是,进行自动推理,寻找数据本身自己的特点。目前大数据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的领域,有电子商务、通信、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要借鉴相关经验,应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方法,进行大规模的精准化的智能电视领域消费者行为研究,通过对消费偏好、消费需求等挖掘分析,来支撑智能电视业的科学决策,减少风险并最大化受益。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剖析智能电视产业的利润模式

中国电视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用来反映我国电视产业成绩的数据,主要是产业规模和广告收入等指标。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视业的规模扩张速度、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强弱,但无法证明中国从中获得了合理的产业利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产业利润低是容易看见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在标准、专利和认证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制度控制下,我国电视产业的利润一直大量外流。但是,到底外流了多少,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一直无法回答,因为我们对一些关键问题还没有破题。比如,标准与经济的关系、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经济学研究中还没有完全解开的“谜”。现代经济的关键要素是核心技术和标准。没有掌握关键的生产要素,也就没有财富分配话语权,“租用”别人的核心技术和标准,辛辛苦苦地制造产品,创造产业利润的大头,只好被别人拿走。

解释“中国电视产业利润外流多少才合理”的问题,需要我们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其主要步骤:理解数据和数据的来源,获取相关知识与技术,整合与检查数据,去除错误或不一致的数据,建立模型和假设,实际数据挖掘工作,测试和验证挖掘结果,解释和应用等。我们要在获取充足数据的基础上,先利用数据本身确定智能电视标准对经济效益影响的指标,建立合适的模型,再结合专家经验法,对指标和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得出来的结论进行解释。

绿色数据中心支撑智能电视信息消费可持续发展

融合发展是智能电视产业的显著特色,IT企业和传统电视企业纷纷进军智能电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新闻报道已经很多了。山林在《互联网公司“围攻”智能电视》(2013)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瞄准了前景巨大的电视机市场,通过推出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和智能电视来抢食千亿级的大市场。⑩阿里巴巴与华数传媒合作阿里盒子,继小米、乐视、PPTV之后杀入互联网机顶盒市场,抢占“第四屏”。苹果、联想、微软、谷歌等IT巨头都进入了智能电视市场。其他参与竞争者还包括零部件制造商、软件商、运营商、中间商等。罗清启(2010)认为,智能电视的兴起彻底颠覆了原有的产业竞争要素,产业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操作软件、核心芯片等软性因素正成为决定企业产业地位的关键要素。{11}

智能电视具有富媒体、强交互、超清晰、高能效和终端兼容等特点,未来智能电视竞争除了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内容、显示屏等主导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那就是数据中心。2006年,天津网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国内首家新媒体应用数据中心。傅伟、关亚东(2012)认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最新的第三代数据中心,可以有效满足传媒集团的发展需求。徐成达在《数据中心三大应用架构满足富媒体增长需求》(2011)中认为,单一规模或架构已不能满足数据中心所有的业务需求,只有清晰掌握数据中心的任务和关键要求,网络架构师才能优化其设计,交付最佳性能。迄今为止,从绿色数据中心的视角讨论智能电视产业和信息消费的文献还较少。丁蔚(2012)认为,到2015年,全国的数据中心可能将消耗掉三峡电站1年的发电量。{12}吴延鹏(2013)指出,我国有近54万个数据中心在运营,并以每年18%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只有绿色数据中心,才能支撑智能电视信息消费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要加快落实民间资本经营数据中心业务相关政策,简化数据中心牌照发放审批程序。然而,国家政策要落实,需要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支撑和引导。我国目前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工作缺乏指导性的标准,缺乏科学的能耗测量方法,特别是对非结构化数据占主要比例的智能电视数据中心,其扩张速度会非常迅速,能效对成本的影响很大。智能电视数据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会是影响智能电视行业洗牌结果的重要因素。

构建标准化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投入机制

智能电视产业链长、市场大,转型升级的示范意义大,应形成标准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局面。我国智能电视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2012年5月,国际电工委员会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委员会(IEC/TC100)2012年战略咨询组(AGS)会议,指定我国标准化专家为智能电视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以及3D技术国际标准工作组的联合组长,为我国智能电视产业实现与发达国家在标准化领域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而言,我国国内国际标准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全业务链和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前期引导和后期奖励等多种方式,构建公共财政、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标准研发、综合标准化工程、国际标准化合作、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国家和地方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关键共性标准的研制;在国家科技项目中,加大标准研制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政策职能,支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重大关键标准及其核心技术研发;发挥金融“窗口”指导功能,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支持产业化前景好的重要标准的应用推广;探索标准制定、修订经费来源的多渠道融资模式,扩大资金投入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智能电视产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引导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标准试验验证、认证、培训、标准发行、数字化宣传等业务。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申其辉:《传媒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长链条+大视野》,《声屏世界》,2009(2)。

②刘国信:《2013年智能电视发展趋势》,《农村电工》,2013(5)。

③乔 维,薛 楠:《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电视技术》2012(S1)。

④金 晶:《由专利申请分析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研发趋势》,《电视技术》,2012(2)。

⑤郭丽君:《平板电视:智能炒作只为钱》,《光明日报》,2011/06/28。

⑥于 薇:《“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1)。

⑦王 平,何筱媛:《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英“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对话综述》,《新闻记者》,2013(3)。

⑧官建文,刘 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新闻战线》,2013(2)。

⑨喻国明,何 睿:《大数据时代传媒经济研究框架及工具的演化——2012年我国传媒经济研究文献综述》,《国际新闻界》,2013(1)。

⑩山 林:《互联网公司“围攻”智能电视》,《中华工商时报》,2013/07/26/第B03版。

{11}罗清启:《国内企业或主导智能电视时代》,《经济参考报》,2010/11/02。

{12}丁 蔚:《国际数据中心能效标准和法规概述(上)》,《数字通信》,2012(5)。

上一篇:肖像画是美术史绕不开的“盆栽” 下一篇:外宣工作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