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省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时间:2022-09-01 04:13:23

试论贵州省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摘要: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省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易恶化、人民生活相对较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和政策,对解决贵州省土壤匮乏,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喀斯特 土流失 态修复

进入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国有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二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西部大开发以及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对生态环境构成新的压力。贵州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使贵州省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由于喀斯特山区碳酸盐岩类的特殊性,加之贵州山区地面坡度较大,成土速度极低,导致全区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已成为制约这一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贵州水土流失的现状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各种破坏、分离(分散)、搬运(移动)和沉积的现象。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目前贵州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 4% ;石漠化面积已达1.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55%。全省土壤年侵蚀总量达2.8亿吨,其中:微度侵蚀占6.87%,侵蚀模数为196t/km2. a;轻度侵蚀占19.36%,侵蚀模数为1500t/km2. a;中度侵蚀占27.15%,侵蚀模数为3750t/km2. a;强度侵蚀占34.05% ,侵蚀模数为6500t/km2.a;极强度侵蚀占12.57%,侵蚀模数为13500t/km2. a。在侵蚀地域上,微度与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黔南、黔东地区,中度与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与黔东北的一些地区,极度侵蚀主要分布在黔西、黔西北的部分区域。

2、影响贵州省水土流失的因素

2.1影响贵州省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①贵州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②贵州喀斯特山区特定的地质演化过程奠定了脆弱的环境背景,为喀斯特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奠定了物质基础;喀斯特山区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灰岩的比溶蚀度为0.95-0.97,白云岩的比溶蚀度为0.37-0.60,在区域构造引力作用下,石灰岩透水性强,这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③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崎岖,坡度较陡,峰丛洼地相对高差100-200m,坡度>350之山坡统计数占总数的82.75%;④贵州西部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大、植被生长缓慢;喀斯特山区土壤本身保水能力差、耕地少而分散、土体上松下紧。

2.2影响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喀斯特山区人口密度大、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低、农民人均收入低、人口文化素质差、水保意识浅薄等。

3、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3.1合理规划,科学治理。

在水土保持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控制水上流失为目的,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作为规划和治理的前提与原则。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对每一个治理单元,都要提前组织水保技术人员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和水上流失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按着山势走向,突破地界局限,从上到下,一座山一面坡进行规划,并且在规划中坚持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二是坚持把保持水土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四位一体地统一起来,把总体规划同一村一户的具体实施统一起来,使小流域治理向高层次方向努力和发展。

3.2更新观念,生态修复。

贵州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恢复和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脱离原有的自然基础,去盲目地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注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安排生态用水,搞好水源地保护和节水工程建设,发展高产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进轮封轮牧、以水定需、以草定畜,发展集约、高效畜牧业。

3.3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改善我省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投资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荒山空地划给农民,由县一级政府颁发林权证。同时,积极动员全民捐款投资,本着适地适树原则,绿化家乡,控制水土流失。对划给农民的荒山空地,让农民自己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参与林业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技术部门做好技术培训,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林业建设质量。

3.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粮食问题十分紧迫,在农业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贵州喀斯特山区,当地农民被迫采用原始方式开垦荒地,这种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方式维持生计,必然造成森林破坏,陡坡垦殖连片;人口素质低下,必然导致观念陈旧,生产技术落后,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水平低下,这些做法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石漠化的形成和增加。贵州喀斯特地区大部分都属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减轻对资源和土地的压力,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按国家的要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是修复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合理举措。

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切实将人口增长速度、资源利用程度和环境可承受度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友好,社会发展得到良性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实现科学管理,把生产、生活和生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政府行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使计划生育目标融入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江兴龙,马兰.贵州坡地水土保持配套技术与策略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 姜德文.以生态修复为指导思想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 2004.

[3]申元村,张玉斌,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介绍[J].水土保持研究,2004.

上一篇:浅谈学生电脑机房管理与维护 下一篇:浅谈网络营销中的商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