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奔腾Style

时间:2022-09-01 03:46:29

在倚仗明星资源为自己博取价值的上一轮游戏过后,已经出现了小马奔腾这种电影世界里的新势力,它尝试将电影投资逐渐引入商业运作的规范中,也在尝试设定电影市场上新的游戏规则。

“小马奔腾?是个快递公司吧?像小红帽那种”,2009年,导演宁浩第一次在三亚机场见到小马奔腾集团董事长李明,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的名字。

那天,李明只穿着短裤、拖鞋,在车上也没来得及介绍,直到走进酒店,宁浩还以为他是司机。得知李明邀请自己加盟,“你们做过电影吗?”“没有。”“跟中影熟吗?”“不认识。”有些尴尬的开场。

3年前,小马奔腾就是那样一家公司,虽然在广告和电视剧领域算得上资深,但并不太为人所知,刚刚决定走进电影圈,从一个学生做起,谨慎地参投电影项目,尚没有任何独立操作经验,与行业内主要机构的关系寥落。

那一年,王中磊和王中军已经带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挣得了15%的国内票房市场,在创业板的上市申请也获得证监会批准通过,人们都在忙着分享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荣光,想象那家市盈率142倍的公司可能为自己带来的资本回报。至于小马奔腾这家公司,他在干什么,没有谁注意。

随后在《机器侠》、《花木兰》甚至《建党伟业》等电影的结尾,陆续会看到那个以红色为底的白马标识,直到2010年,投入3000万元首次主导运作的《越光宝盒》上映,1.4亿元票房给了小马奔腾最初的自信。上一个“将爱”的情人节,在回归的张一白身后也看到他随后签约的小马奔腾,而今年的《黄金大劫案》同样成为“五一”档国产片黯淡中的唯一亮色,以小博大成为小马奔腾擅长的姿态。

电影市场在几年的极速膨胀中愈发光鲜,但当下投资规则尚未成形的市场上,80%的投资方也尝到了亏损的各种滋味。而小马奔腾却在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3年来作品并不多,参与投资十几部电影,自主完成的仅有六七部,但所有的电影项目无一亏损,每一部作品投入市场都会有回声激荡出来。

在周遭纷乱中,小马奔腾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其他的冷静,甚至于寡淡,它没有模仿好莱坞电影公司,从明星那里分离出自己的价值,也从不寄希望于从一部大制作电影中收获名望,抑或某一次巨大的资本回报,偶尔遇见甚至会刻意的回避,但却坚持每一部中小成本作品最充分的价值释放。

3年的时间,上市进入计划,小马奔腾已经不再像最初那般低调,而今年9月,在3020万美元的好莱坞数字王国收购案里,小马奔腾(美国)以70%的控股权成为那个金融游戏里绝对的主角,自己的野心也一点点显露出来。

电影的世界里,早已聚集着艺术家、诗人、投机者、冒险家,但小马奔腾重新做回电影行业里的商人,将易变的艺术运作成为稳定的商业项目,也在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中设定新的游戏规则。

从广告到电影

经过18年的经营,小马奔腾的气质依旧如初创时那样。李明属马,也钟情于它,他的西山会所里随处都是关于马的摆设和挂件,养精蓄锐、静观天地,但又能随时而发,马的姿态,他很欣赏。

李明决定将小马奔腾引入电影行业之前,他已经了近20年的广告,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毕业之后,以广告片摄影师的身份进入职场,随后于1994年成立新雷明顿广告有限公司,成为小马奔腾最初的起点。雷明顿以中央电视台栏目广告为主营业务,《新闻30分》,央视二套《经济与法》,以及央视电影频道大部分时段广告都陆续成为公司稳定的项目来源。

在雷明顿广告业务渐入平稳的时候,李明也跨过自己的30岁,最初对于镜头艺术的情结开始回归和萌生,因此尝试做频道包装,也拍过纪录片,渐渐不再安分。1998年前后,广告业利润日渐稀薄,广告行业也经历了一场人才的外迁和离散,这是一个足够充分的借口,进入电视剧制作也自然的发生。

军人家庭出身在李明身上有非常深刻的印记,低调、慎言敏行,有强烈的兄弟情义,常穿的军靴极符合他的气质,从2004年出品的第一部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到随后的《我的兄弟叫顺溜》抑或《我是特种兵》,对于军旅题材的偏爱清晰可见,而每一部几乎都是口碑收益均沾。

电影市场在2003年之后一直像少年一般疯长,电视剧却在频道局限之下无限接近市场上限,对于在2008年已接受霸菱亚洲投资公司4000万美元注资的小马奔腾,扩张的需求在原有的业务板块中被抑制,而进入电影市场在那个节点上变得必然。

2008年达到43亿元的电影票房初具规模,一年中就有《非诚勿扰》、《画皮》、《梅兰芳》等十几部电影票房过亿元,首次超过进口片,李明也等到了小马奔腾的时机,在注册成立专事电影业务的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之后,也对公司进行集团化整合,最初的雷明顿最终转身成为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开始电影项目之后,生活也变得忙碌,在最初跟从在中影、上影、保利博纳等前辈身后的参与投资和观摩中,李明也完成了一年的团队训练,而开始独立运作的2009年却也是小马奔腾的大年,《越光宝盒》宣传发行尚未完成的时候,手里已经有至少6个新项目等待启动。

其实李明对于电影谈不上陌生,电影和电视剧在投资策略,项目方案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果没有过去电视剧的积累,一年的学习时间也不可能让一张白纸上出现成熟的画作,然而做电影之后,小马奔腾却也注定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压力。

电视剧是更为成熟而温和的业务,中等风险,当然也不会有暴利。它终究是一种B2B的业务,李明只要选对剧本,请好的编剧,搭配适合的导演和演员阵容,就基本能够测算价格,收获50%的利润,与电视台的多年合作也不会担心没有买家。

但电影则更为阴晴不定,终端影院能够售出多少张电影票,多少人为之买单,没有谁能完全测算,而电影的宣传力度,档期安排和院线排片,甚至是天气都可能对票房产生影响。即便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对了,票房结果也未必如愿。对于小马奔腾,很多事情变得无法掌控,因此李明选择回归编剧和导演的最初源头。

上一篇:杨子姗:成长是向青春致敬的最佳方式 下一篇:那些不起眼的流量大户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