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制教具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时间:2022-09-01 03:30:41

让自制教具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教具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尽管自制的教具不美观甚至简陋,但是自制的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周边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制作,所以将自制教育加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制作教学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自制教具可大量利用现代生活废弃物,让学生参与制作,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制教具能缩短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1.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加入几个比较有趣的实验,会让整堂课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性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自制教具正好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制教具不拘泥于正规教育的框架,可以完全将身边的一切事物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小学自然教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在“浮与沉”一课中,利用生活中的木块、石块、砖头、乒乓球等物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在“摩擦起电”一课中,通过摩擦,将塑料纸按在黑板上,塑料纸不会掉,让学生自己试验,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趣味性,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制作教学教具,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将知识消化吸收。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自制教具的机会,多通过实验的方式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实验问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自制教具是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来源。

2.利用生活废弃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现代小学科学教学用具一般可以自制教学教具,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惠、可大量利用生活废弃物的特点,并且制作过程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共同制作教学用具。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且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精神。例如在“热胀冷缩”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药瓶和吸管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刚开始制作会有一些困难,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越来越好。在小学五年级课本中,有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认真组织学生制作,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能力越来越强,同样创新精神也会随之树立。

在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无限放大,这就会促使学生动脑、创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必一味地要求学生创新,而要用创新的成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越强越浓、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并不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或是实验道具就是完美的,有些道具反而使实验变得复杂,这样教师与学生一同努力,共同制作教学道具,成功制作出简单、方便的实验道具。这样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创新兴趣。

3.缩短实验时间,优化科学教学过程

世间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将科学实验的时间尽可能缩短,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通过教学实验了解知识内容,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如果试验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实验时间变短,会增加课时,增加实验参加人数,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做实验,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融入课堂,参与动手实验。小学科学课堂应用自制教具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实践、认真观察,并在实践和观察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不能将目光一直放在教学课本上,应用教具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制教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更清楚了解了科学的价值目标。所以,自制教具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起着关键性作用。自制教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自制教具能充分利用生活废弃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自制教具能缩短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用自制教具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上一篇:英语谚语中的仿拟现象 下一篇:重视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