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走”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时间:2022-09-01 03:26:02

新闻是“走”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写下这个题目,感觉有点心虚。新闻与我尽管时时相伴,但近两年,我过多地在“写”新闻而不是“走”新闻。

有句话说得好,“脚板底下出新闻”。这话千真万确,多少新闻从业“大家”深有体会,多少“好新闻”来源于“走”。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闻记者越来越少地深入基层,越来越多地在网上搜集资料。使得原本鲜活的新闻,越写越呆板,越写越走样。于是,便有了新闻“打假”。假新闻少了,“死”新闻却多了起来。于是,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记者,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叫好。植根基层,体味冷暖,投入感情,才能写出好新闻,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记者不同于作家,前者是客观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者。因此,一名好的记者,要时刻牢记记者的职责,尽一个记者所能地反应群众的呼声、愿望和建议,认真记录着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预以表达。

呼伦贝尔是一个新闻富矿,这里不仅有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前行脚步,俯身拾捡到处都有闪耀着百姓光辉的新闻素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每位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次机会,一次向生活学习,向百姓学习,提高政治修养,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尽管我不止一次地走遍呼伦贝尔的山山水水、工矿企业,农村牧区,住过工棚、下过矿井,经历过火灾、水灾、雪灾,接受过热情也遭遇过冷漠。但是,今天的呼伦贝尔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曾经去过的村屯,如今就有“老友不认旧相识”的感觉,过去一贫如洗的采访对象,现在却成了腰缠万贯的小老板。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采访作风,改变写作方法,多些基层的声音,少些官话套话,多些群众语言,少些空话废话。

我想,作为一名生活在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记者,没有理由不走近草原,感知草原,讴歌草原,用脚板丈量草原。

上一篇:季播节目策划的元素分析 下一篇:以提升媒体传播力加强新闻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