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自卑,让自信抬头

时间:2022-09-01 02:21:06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是一种积极向上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良好评价。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因素和危害,并论述了如何克服自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自信心培养赏识教育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卑,则是一个与自信相对立的名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而自卑的人,容易感到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总是犹豫不决,甚至逃避。如果自卑心理存在于心智尚弱的小学生身上,那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心存自卑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从这一阴影中走出来,那么,世界于他、生活于他,都将是暗淡无关的平面。由此可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对孩子们的成才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每位小学老师对此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卑心理并不是天生的,它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

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有些孩子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自己肯定的人作出的低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还有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二、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

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等客观原因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自己,唯有采取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方式,那就是深藏自己,实则就是否定自己,形成一种逃避的态度。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屡遭失败,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就是"不行"。这种看法一旦得到强化,就会导致自己始终陷在自卑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孩子走出自卑阴影,重拾自信,回到属于自己的充满阳光的生活呢?本着这样的目的,我回顾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健康舆论有利于健康心态的养成。首先,对于班级内部部分倾向于"恶意"评价的学生,初期可以采取"强硬"政策,先让学生明白在言语上"欺负"同学,老师是不会同意的。这样做就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了铺垫。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彼此理解,学会适度评价,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舆论范围,由当初的"被动封闭不当言论"转化为"主动消除错误评论"。

(二)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批评

正确的批评是一剂良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所以一味地拒绝所有批评是不应该的。基于此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在被批评中自信成长"的观念,让学生明白批评不仅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接受正确批评,改正个人错误,就能让自己更进一步。进步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学生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在心理上消除对"他人批评"的排斥。我们无法封闭所有人的嘴巴,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

(三)教师对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赏识教育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老师是最有权威性的,这种权威性远远超过家长。由此可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有多重。相对而言,分量越重,对学生的影响也就越大。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得到自己崇拜的老师给予自己的"信任和肯定",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让学生更加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而这样的"自信"所结下的果实更是丰硕!反之,一个不被老师赏识的孩子,又怎能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呢?。

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一个怀着自卑心理的孩子是不具备这样的可能的。因此,我们更要积极的去引导孩子们驱逐自卑心理,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注意循序渐进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

一般而言,自卑者的自卑感并非是在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而是时间积累、逐渐演化而成的心理问题。因此,教育时应该透过表面,寻找出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引导教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以防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得不偿失。

(二)不应该满足于"治标",更要"治本"

在让孩子走出自卑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短暂效果,而忽略根本。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一时的问题解决,那么学生一旦换个环境,自卑心理有可能会"卷土重来"。所以,教师在帮助这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驱逐自卑心理,更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对自己、对生活的自信,乐观面对一切。

高尔基说:"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个孩子在成长经历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或挑战,会有很多的委屈、茫然和无助,此刻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我们教师更要做有心人,在呵护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耐心、积极的引导,听他们的心声,用我们的循循善诱和真诚关爱引导他们不断地在受挫折中懂得自省、学会自励树立自信,在健康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岳敏.学生心理拓展训练教师实用手册[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新世界出版社,2005

[3]关文信.问题学生与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下一篇:康复后听障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