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备考数学

时间:2022-09-01 01:28:42

如何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备考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99-02

2011高考步步逼近,学生们因为高考备考也是忙的焦头烂额,作为一名高三的数学老师常听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此时的我感到的是心痛,感到的是责任,如果因为数学一门课的失误而使自己的学生与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的话则自己的罪过大矣。目前这些学生的现状是:一方面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缺少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布置的作业完成不了,备考资料上的题十道题就有一多半不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学好数学抱有美好的期望,痛下决心,奋力一搏,争取不让数学拖后腿,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在这种数学重要与数学难学的矛盾与困惑中逐渐形成焦虑心理,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迷惑,最后导致恶性循环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直至最后仰天长叹数学―噩梦也。事实上,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也是能够学好数学,考好数学,甚至是考出高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常言道:成功一定有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实用的备考方法,结合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复习策略,科学安排巩固环节,从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训练、

心理疏导等多方位着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根据专家的建议,名师的点拨,再结合我自己的成功备考经验提供如下方法供大家参考,也期望数学老师们能为数学后进生共同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实现高考理想。

1 在目标的指引下激励信心

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要让基础薄弱同学树立学习信心,首先要给他们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个既定目标逐渐使得后进生树立只要足够努力我也可以做得到这样的理念,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常规教学中坚持分层次教学,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感受,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合理,要符合他们的现状,布置作业的时候从难度和数量上都必须照顾到他们现有的能力,精选一部分重基础,考通法的中等题给他们做。测验时要变常规的统考试卷为分出层次的AB卷,好让基础薄弱的同学找到感觉找回自信,让他们能做题,敢做题,从而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其次是要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力,积极发现后进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从赏识角度给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是可以学好的。最后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放慢语速,能在讲完一道题后停一停,让后进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能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合理化,自然化,人文化,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和谐之美;能变传统的“一讲到底”为师生共同参与,要尊重后进生的原始思路,并能进一步提出合理建议,因势利导,启发思考,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逐步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能力,提高成绩。

2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解题

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下学会解题得高分仍是后进生最关心的问题,毕竟能否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还得靠分数说话,那么如何解题才能事半功倍呢?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在1945年的时候写过一本书《怎样解题》他通过对于解题过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由已有的成功实践,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或模式,使得在以后的解题中可以起到启发的作用.他的解题模式包括四个环节1.弄清题意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总结,其中拟定计划是四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而拟定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你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已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利用它的方法?能不能利用它的结果?因此能不能想出题目的解法主要在于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目,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数学特级教师曾说过:“学好数学的秘诀是博览多思,见多识广,细细品来与波利亚的见解如出一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数学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道题,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道题,甚至是记住了多少道题,北京文科状元段楠在介绍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的时候说:我学习数学有自己的一个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我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的,我不喜欢题海战术,我喜欢从每一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背”下来,刚开始的例题可能不会,但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这种类型就拿“例题”往里套了。所以指导后进生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要他们积累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经常过手、过脑,解题中遇到困难时想想这些题,看看有没有相似的,能否加以利用,坚持下去定能提高成绩。

3 夯实基础发展学生思维

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采取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后进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要到位。对于容易犯的低级失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并常翻常看。要善于指导同学看书,不能盲目做题,做题只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而不总结得失,尤其是原来错,现在依然是一错再错,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对于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甚至是熟读成诵,毕竟课本是高考出题的第一参考,得课本者得天下。除此以外要让学生最终学好数学还得“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便聪明”(孙维刚语)那么如何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那就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记得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数学老师是个特级教师经验很丰富,再难的问题,他都能马上给与解答,但是他不太好解释的是他为什么这样想?我又该怎么样才能学会他的这些思考方法?我那时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中时代我总认为数学是深奥学问,只有老师那样的天才人物才能学好数学。上了大学当了老师之后,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数学观: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并不难学,它有着内部的规律和规则,而这些是正常人都能学会的;当好一个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思维规律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轻结果,重过程要启发诱导学生产生思路而非直接告知结果,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坚持因势利导,反对武断否定。把自己的现成解法强加给学生。

4 学会考试掌握答题技巧

好多同学平时测验还算得心应手,正规考试则考的一塌糊涂,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既有心理因素也有考试技巧问题。我们老师应注意收集以往同学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加以提炼、总结,结合高考阅卷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怎样分步骤解答,才能有效得分,在平时复习中有效进行考试指导。使这些后进生们能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在考场上该得分能得到,下面再说一说应考的一些策略。

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平时学习要高要求,但考试时不能过高定位,应该为做题而做题不能为分数而做题,做题时要有平和的心态,否则遇到难题会觉得达不到目标而心慌失措,影响正常的发挥,而合理的定位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从容应对,从而考出理想的分数;同学们应该清楚考试开始或者过程中有紧张现象是正常的,尤其是重大的考试谁都会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利于激情的产生,使得思维活跃,更容易产生好的解法。千万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考不了高分怎么办等杂念上,这样容易造成紧张,最后由紧张演变为慌张,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遇到难题心里不要慌,要耐住性子,要知道你难他也难。

其次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先整体浏览试卷,看看那些题型是自己熟悉的, 思路自然、演算简单的有把握的题目优先解答;思路尚明确,但是运算量大,演算烦琐的题目放在第二轮;最后去攻克难题,难题即使做不出或者来不及做也不后悔,毕竟该得的分数已经得到了。

另外还要学会放弃,哪怕是前面的小题目。因为考题难度的安排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提高,在考试中途遇到啃不动的骨头在所难免, 如果你和难题较劲将会浪费宝贵时间,导致后面能做的题目来不及做,同时影响答题信心。

最后我们尤其要注意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是先特殊后一般,即先用排除法或特值法做,不能解决的再用一般方法做,以节约时间为指导原则,事实上只要我们在考试中做到“三心”

容易题细心,中等题小心,复杂题耐心再加上一颗平常心一定能正常发挥水平。

在备考的日子里我们做老师的小心呵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用科学的

方法指导他们有效解题,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们落实基础知识并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激励,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再加上实用的答题技巧,多管齐下,相信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样能笑傲2011高考。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孙维刚《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上一篇:论优质课的导向性 下一篇:浅析英语课堂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