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中应用胰岛素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1 12:10:26

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中应用胰岛素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04-01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系由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分为水肿型(轻型)、出血坏死型(重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中均适量应用胰岛素,恢复更快。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3.5)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均饱餐后发病;急性腹痛、恶心呕吐21例,发热17例;体温37.5~38.7℃,WBC均增高,血淀粉酶增高>160 U/L,血糖4.0~7.5 mmol/L。对照组25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8±4.3)岁;男性18例,女性7例;发病情况、症状、淀粉酶及血糖与观察组均无明显差别。

1.2 治疗

两组在一开始即常规禁食、抗炎、补液、一般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入适当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 U∶2~4 g,持续3~5 d,对照组未用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腹痛症状、体温、WBC、血糖、血淀粉酶。

1.4 疗效评价

自治疗开始72 h内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症状消失、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72 h后仍有症状及指标恢复不良者为疗效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应用胰岛素组)症状消失、指标恢复平均较对照组提前20~25 h,有效19例,占90%,显效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25例中有效2例,占8%,显效15例,占60%,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胰岛素具有多种非降糖作用,包括抗炎、保护血管内皮、扩张血管等,作用的核心是抗炎。抗炎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释放。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是体内3个与炎症有关的重要转录因子。胰岛素通过抑制这3个转录因子,进而抑制了它们所调控的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转录。核转录因子诱导炎症相关基因转录,促进炎症反应;激活蛋白能够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CP-1 基因的转录与表达,MMPs在体内参与结缔组织的降解和重建、炎症反应、缺血和缺氧损伤等;早期生长反应因子可诱导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的表达,TF 和PAI-1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抑制了上述3个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的扩大化,同时它还有增加抗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作用,且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也间接地起到了抗炎作用,因葡萄糖具有促炎、增加氧化应激和促炎因子生成的作用。通过本观察证实急性胰腺炎适量应用胰岛素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对控制疾病具有明显益处,但对于它的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朱本章,马卫国,南佳彦.胰岛素抗炎作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7):1309-1311.

(收稿日期:2007-04-20)

上一篇:地西泮与米索前列醇在妊娠6~11周负压吸引术前... 下一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