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FVF的电影数字化

时间:2022-09-01 10:21:26

ISFVF的电影数字化

2012年11月,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一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落下帷幕。在一周的时间内,82部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作品在北京电影学院内进行展映。本届影展共收到全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900部学生作品,可以看到世界学生创作水平的整体状况。

闭幕当天,ISFVF公布了九项大奖。获得中国优秀学生作品奖的是来自香港的《FOUL》和来自台湾的《新年新气象》,中国最佳学生作品由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夏至未至》获得;亚洲优秀学生作品奖和亚洲最佳学生作品奖,分别由香港理工大学吴浩然的《不知者》,和台北艺术大学曹仕翰的《我的狗男友》获得。来自巴西的《鸡的味道》、德国的《火烈鸟的骄傲》以及美国的《莫诺湖的故事》三部影片获得国际学生优秀作品奖。最终,国际学生作品展金、银、铜分别由来自德国的剧情片《悠悠父子情》、比利时影片《兄弟》和中国作品《拾荒少年》获得。

温情下的深刻

影片内容真切感人是本届ISFVF获奖作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获得国际学生作品展金、银、铜的三部作品都是以情动人,尤其是金奖作品《悠悠父子情》,讲述一对偏远地区生活的父子,在得知行动不便的儿子患上绝症之后,一向粗暴的父亲开始反思,并试图以种种方式给儿子带来快乐,令父子之间封闭多年的感情也随着父亲的转变而逐渐融合。影片中所传达出来的深沉的父子之爱,也感动了众多专业级的观众。曹仕翰的《我的狗男友》则来自导演对台湾年轻人对生活的迷茫与焦虑的真切感受, 导演坦言自己的作品更希望用幽默的方式展现严肃的话题,引发更多人思考,是否因为环境的束缚,而放弃追求梦想。

数字技术的影响

在本届ISFVF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年轻的创作者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家专业影视院校举办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有着前十届的基础ISFVF以其专业性在业内独树一帜,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国专业影视院校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仍然使用“胶片时代”的设备进行电影创作。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导演Isaac Ergas的《约翰斯诺》和德国科龙传媒艺术学院的Lynu Kossler导演的《宝琳娜》,虽然仍使用传统35mm和16mm进行拍摄,但在放映手段上,已经完全采用数码技术,两部分别使用蓝光和DVD播放方式进行播放了。在电影学院以往的传统中,最重要的毕业作品往往是胶片制作,而作为青年电影制片厂2012年出品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作业《拾荒少年》则使用RED ONE拍摄。该片导演张思庆表示,数字设备可以让他在创作时保持更多的自由度。而在传播上,其在奇异网的点击也已经超过十万,早就不是以前学生作业无渠道观看的光景。

曹仕翰认为,只要创作者乐于创作,无论对技术的了解到何种程度,制作的门槛都可以跨过。对年轻导演来说,网络可以让他们进入到另外一种不同的领域,而已经成名的导演,则可以通过网络短片的制作,抛开以往的商业束缚,创作不同的作品。从拍摄电影剧照入行的曹仕翰也谈到几年来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影响。可以看到数字影像的宽容度与胶片已经越来越接近。在台湾,胶片的洗印需要转到其他地区,曹仕翰认为,数字影像是一种很便利的方式。“数字设备对于整个摄影机本身费用的减少有限,但对于镜头、脚架和周边设备却有很多变化。”他的短片《我的狗男友》原计划用 ARRI Alexa拍摄,但采用佳能7D组接PL卡口的电影镜头拍摄后,小巧的佳能7D使他在狭小的空间中,设计了许多不同感受的镜头画面。

从ISFVF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年轻的电影人们在创作和技术变化的最新情况,而从ISFVF中走出的年轻人,也会带来更多年轻新鲜的创作理念。

上一篇:大电影 小成本 微短片 下一篇:回归摄影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