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估算》教法及反思

时间:2022-09-01 08:44:59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学习估算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头验算建立数感,为今后学习减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础。在教学口算、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在以前的练习中也散落着一些估算的习题,只是口头的练习没有书面表达。加法估算是要求学生理解求和估算的方法,并会用算式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能力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二、教法和学法

计算类的课大体说来较为单调和枯燥,二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强,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猜价格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层层深入。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从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自主探索加法估算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分成三步来进行教学。

(一)铺垫沟通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沟通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准备;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猜测商品的价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老师要买一些小电器,你们能猜一猜它们的价格吗?)师出示四件商品,分别是电话208元;台灯196元;电钣煲303元;微波炉299元。四件商品是因为四个大组准备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先说商品的价格接近是几百元,再让学生猜。学生猜,教师板书并归类。

提问:我们说208接近200元,还可以怎么说?(大约,差不多)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达吗?

教学约等号的读法和写法。

(二)体验应用

猜测出各商品的价格后,接着出示问题。想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钣煲大约需要几百元?学生自主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师生共同找到如何用算式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的新理念,体会发现的乐处,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算式表达,师生共同寻找最好的表达方法。

(三)巩固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的例题资源接着出示问题,四个问题同时出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让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与实际计算的不同,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问题同时呈现是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在思考,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2.书上练习,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3.小结:全课的小结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估算是一种粗略的计算,但它需要细心的观察,理智的判断,让学生在不经意建立数感。

四、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计算占很重的比例,但计算课又因为学生的速度差异,很不好调控,常常是自己都难让自己满意。本课首先一切的准备都是值得的,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显得从容有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大气些,开放些,课上程度好的学生没闲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基本的问题;整体来说自己基本满意。但要上好计算类的课,还有需要更多的探索。教学中,学生有加法估算的生活经验,但这些知识是片面的,应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恰当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认识科学化。如果仅仅在“≈”像什么上花功夫,学生会接触“≈”外在形式,对“≈”含义理解是不透彻的。

我感觉,培养估算意识最终表现在实际问题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时候,学生能主动选择估算。把非整百数的加法看作整百数的加法,只是教给孩子们估算的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在题材上有所扩展,不局限于计算购买物品要花的钱,在计算物品数量和人数时也应用估算。另一方面出题目还要不明确提出估算,让学生自己想到应用估算。

此外,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就不能捕捉到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老师如果能诚心、专心、耐心、用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有利于本节课的要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发言,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教学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我和同学们作了不少交流,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成长,在交流中感悟。我总感觉,有时候“老师”和“学生”也是相对的,有时我们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讲解要点;有时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共同参与;还有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让我们静心聆听。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融洽、学习也更加有效,让我们一起构建理想的生命课堂。

上一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下一篇:更新教学观念 引导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