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华民族统一称谓展现国家新形象

时间:2022-09-01 07:39:29

使用中华民族统一称谓展现国家新形象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族裔)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很少,我国的东北亚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都属于单一民族国家。除日本外,其他三个国家都与我国存在跨国民族问题。

我国边境的部分少数民族具有民族跨国性:或与邻国的主体民族为一个民族;或是邻国主体民族的分支,属于相同语系;或在历史上长期与邻国通婚交好,双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的融合。所以,从国内角度分析,有些民族属于“少数民族”;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个民族人数并不少,甚至有本民族的国家,例如俄罗斯族。为强调中华民族理念,区别于相同民族的国家,对外传播中应在跨国少数民族名称前加冠“中国”,例如中国朝鲜族。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标准的“少数民族”概念。联合国于1992年了《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2007年了《原住民权利宣言》,这两份文件对“少数人”的概念在法理上并未达到统一。①《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将少数群体划分为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等类型,分别享有与其身份和地位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这与汉语的少数民族词义在理念上不相同。因此,在英语的语境中没有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应的概念。

在汉语中,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在字面上的词义是一样的,但其政治文化含义并不相同。虽然中华民族和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都称为“民族”,但在层次上是不同的。所以说,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②在中文中,同一个名词使用在两个不同的政治层面上,势必会带来很多理念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国际通用的英语中“民族”的词义区分为“国籍、国民性(nationality)”、“国家民族(nation)”、“族裔(ethnic)”、“少数民族(national minorities)”、“族群(ethnic groups)”等,其词义的内涵都有强调高度自治、独立建国、增加经济权力、需求独立自决权等理念。汉语的“民族”在英语翻译中极易让外国人产生误解,也容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按“民族”的汉语发音翻译,将“民族”翻译为“minzu”,实现英汉语言翻译的准确对接。这将有助于外界对中国的民族情况、民族自治制度和民族事务管理体制的了解。

中国主体民族是中华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就是中华民族的56个所属民族。2013年2月25日,荣誉主席连战在与主席会晤时提出“一个中国、两岸和平、互利融合、振兴中华”的16字箴言,引发两岸及世界关注。台湾竞争力论坛随即于27日公布了一份最新的“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结果,有90.4%的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在有关认同关系中,“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属于积极认同;“是台湾人,也可以是中国人”,属于消极认同;“是台湾人,但不必否认是中国人”,属于被动认同。“连结中国人认同”的台湾认同比例达67%。③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深深地隐藏在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构建在海峡两岸人民的中华民族共识基础上,两岸同为中华民族表达了全民族的核心利益诉求。

因此,在对外传播中,使用中华民族的大称谓包容、代表全国各民族,有利于建构中华民族统一身份,强化国家核心价值认同;有利于营造全民族平等、团结、民主、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向世界展现一个复兴大国的统一意志和蓬勃向上的国家形象。

「注释

①明浩:《“民族”英文翻译应为“minzu”》,2012年8月28日《环球时报》第15版

②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③《逾九成台湾人认同中华民族》,2013年3月2日《参考消息》第8版

上一篇:借一段苦难渡自己 下一篇:对外讲述环保故事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