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范本

时间:2022-09-01 07:33:20

《傅雷家书》: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范本

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生理和心理剧烈变化期。这一阶段,青年人常常充满彷徨、迷茫与困惑,亟须引导与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对青年人“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学业、择业、社交、恋爱、婚姻等多个方面全面关心、全面指导,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中国社会改进上适用的人才”[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应积极去担当“全人生指导”者。在这方面,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1908一1966)可谓楷模,由他给时为青年人的傅聪、傅敏兄弟(主要是傅聪)的信函编辑而成的《傅雷家书》,父爱坦诚流露,方式亲切自然,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称得上是家长对青年子女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范本。

一、父子“朋友”,坦诚相待

傅雷对傅聪的要求十分严格,但他从不板着面孔训子,而是把儿子当做亲密的朋友,常常有如冬日“围炉夜话”那样与儿子交谈。“我高兴的是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有大错。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父子之间成为交流探讨的朋友,共同成长、学习,有问题共同商议解决,这确实是理想中的父子关系。这需要家长放下架子,真诚、平等、艺术化地对待孩子及其所出现的问题,慢慢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家书中慈父对儿子的爱,带着朋友般的坦诚,体悟儿子的生活处境和情感状态,用诚挚的话语表达出来,具有直达内心的感人力量。如“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块,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而操心!”再如“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助你的忙要越来越少;一切要靠自己努力,靠你警惕,自己鞭策。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这种爱源自本能,同时又建立在父子心贴心平等交流、体认的基础上,是充满教育意义的真诚之爱。

傅雷是这样教导孩子的――“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傅雷也是这样做的,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过失――“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真诚冲破了传统文化沉重的藩篱和当时粉饰现实的创作模式,展现出真率高尚的人格。如此深刻自觉的反省和背后诚挚的大爱,产生出良好的教育指导效果。

二、全面关心,育人成才

傅雷通过给儿子写家书,将父母对子女方方面面的牵挂和建议,以朋友般的姿态,娓娓道来。在这过程中,傅雷浸入了浓厚的感情,包含着良苦用心,正如傅雷自己所言:“我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有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厌烦。”

当然,傅雷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睿智学者,他给儿子艺术成长的关心与指导,或许不是每位家长所能适切的,但他在家书中事无巨细,甚至不厌琐细,其耐心与细心令人敬佩,值得学习。如在个人习惯与修养上,傅雷告诫傅聪:“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除了教导孩子做人,傅雷还着眼于将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他心甘情愿将教育指导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乐趣,很早就在思索,怎样为傅聪掌舵,让他在哪一条航道上前进――“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我真的是拿我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尽量给你做养料,只要你把我每封信多看几遍,好好思索几回,竭力吸收,身体力行地实践,我就快乐得难以形容了。”父亲对子女如此深沉真挚的爱和殷殷期望,怎能不使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奋然前行。

三、正面激励,循循善诱

正面、积极的表扬与激励能够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强化孩子的行为动机,容易养成孩子积极进取的性格。在傅雷写给傅聪的170余封家书中,傅雷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热情鼓励为主,我们看不到那电闪雷鸣般的呵斥,我们所感觉到的,始终是那吹而不寒的杨柳风。“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失意、挫折才换来今天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没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面对挫折时,傅雷给予傅聪信心和鼓励,告诉傅聪这是人生的必经路,没有别的选择,趟过去前面就是一马平川;面对成就时,傅雷在表扬鼓励的同时也为傅聪指明远方的路,告诫傅聪要谨慎、谦虚,戒骄戒躁――“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自己又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教育孩子是慢的艺术,讲求润物无声,真诚自然,循循而进。在家书中,傅雷运用习习春风般的柔声细语,同心相印、同气相求的肺腑之言,在温馨、亲切的交流中,引导孩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接受改正的建议。如在谈到感情问题时,傅雷告诫儿子:“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急风暴雨的美,或是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之所以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这里,柔美的词汇展现出感性与理性的境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感情;满腔的热忱,诗一般的语言,使孩子感到的是甜蜜,是幸福,是催人奋进的力量。

青年时代是美好的,如傅雷先生告诉孩子的――“这是你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困惑与迷茫,他们亟须指导与引路,有时候他们也许只是需要一个聆听者,廓清一下自己的心情。父母不就是很好的倾听者与指导者吗?连傅雷也说:“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父母不仅要聆听孩子心中的“苦水”,也要能够为孩子指明人生的道路。因为儿子在外留学,傅雷只能通过写家书的形式对傅聪进行教育指导,也正是因为父子相离,傅雷的爱子之情,关切之心才显得格外深沉、热烈。傅雷将傅聪培养成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的经验启示家长,要承担起指导青年人的责任,要意识到自己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不仅只是从子女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还要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青年人进行“全人生指导”,这在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的今天,尤显得重要。

(《傅雷家书》,傅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文中所引除注明外,均出自此书。)

参考文献:

[1]刘胡权.“全人生指导”:“五四”精神影响下的青年教育观[J].当代青年研究,2008,(4):14.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上一篇:书道二十讲(十八).回归与多元之道 下一篇:由学生“被游戏”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