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1例临床病理观察

时间:2022-09-01 07:29:55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1例临床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和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病理检查包括巨检、镜检、术中冰冻、石蜡切片、特染以及免疫组化等。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经产育龄女性,乳腺存在肿块,超声检查显示存在低回声结节,组织学病理检查表现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性反应,小叶结构内部能够探及混合性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显示有1例患者复发。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需要在病理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诊断,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理检查;鉴别诊断;临床观察

在临床上,乳腺疾病一直是影响广大妇女生活和健康的严重病症,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炎症疾病,局限于乳腺小叶,病史和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多以肿块就诊,临床诊断困难,导致临床误诊。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和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收治的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旨在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和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0岁到41岁,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有19例患者存在哺乳史。病程范围为3天到3年,平均病程为1年。患者均因乳腺存在肿块而就诊,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探及患者乳腺存在低回声结节。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疼痛,有6例患者合并发热,有1例患者合并溢液症状。有18例患者服用过抗生素治疗,结果有3例患者肿块略为缩小,而另外15例则没有明显效果。病灶范围:8厘米×7厘米×4厘米~2厘米×1厘米×1厘米。患者均为单侧病变,病变范围仅为一个象限。其中左侧发病患者有15例,右侧发病患者有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病理检查,包括巨检、镜检、术中冰冻、石蜡切片、特染以及免疫组化等。

2 结果

2.1 巨检

巨检结果显示,患者病灶直径为1.6厘米到8厘米,平均直径为5厘米。肿块均不存在包膜,大多数肿块质地韧,部分软硬兼备。其中有6例患者病灶边界较清晰,有13例边界模糊,有2例切面未探及明显肿块而局部质硬,切面为实性,其中有10例患者为灰黄灰白色,有6例患者存在黄色颗粒,有5例患者为囊实性,探及小脓腔,大小为0.1厘米到0.3厘米,挤压后流出脓性分泌物。

2.2 镜检

镜检显示患者病变为肉芽肿性炎性反应,主要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为中心(见图一和图二)。患者存在小叶结构,内部末梢导管出现扩张,且内衬的上皮出现萎缩以及消失的情况,腔内出现空虚,或者充盈混合核碎屑性分泌物,在管壁内部以及腺泡之间可以探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中部区域一般存在脂质空泡以及小脓肿。局部腺泡受损,腺泡内部聚集上皮样细胞和巨噬细胞,出现多核巨细胞,类型包括了郎罕氏型、异物型以及杜顿型。出现无坏死性的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明显。病灶大小不均,一些融合病变内部可能不存在明显的肉芽肿。其中有18例患者病变位置均为小叶内部,有3例为外部。有13例患者小叶末梢导管消失,有8例患者探及部分腺泡。有4例患者出现小脓肿以及脂质空泡,有1例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灶经过检查,均不存在病原菌。其中有1例患者合并纤维腺瘤,有1例患者合并导管扩张症,有2例患者合并有导管内状瘤。

2.3 术中冰冻与石蜡切片

有14例患者采取术中冰冻,报告显示有11例患者存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4例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没有出现恶性病例。术后经过石蜡切片检查,均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2.4 特染与免疫组化

经过特染检查,显示抗酸杆菌染色(-),PAS霉菌染色为(―)。经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浸润淋巴细胞中有较多的CD3+、CD4+以及CD8+细胞,CD20+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可见浸润淋巴细胞多为T细胞。

2.5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患者均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且经过随访调查,随访时间控制为7个月到2年,随访结果显示有1例患者出现复况。

3 鉴别诊断

3.1导管扩张症:主要累及大导管而不是小叶,脂肪坏死及异物反应常见。

3.2结节病:累及乳腺非常罕见,结节病的组织学特点为界限清楚的上皮样细胞结节,无干酪样坏死,不见中性白细胞浸润,有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3.3感染性肉芽肿:包括结核病、伤寒、霉菌感染及囊虫病和丝虫病。这些疾病累及乳腺者非常罕见,且往往是多器官受累,病变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有特殊性肉芽肿病变,组织化学染色或在常规切片中可找到病原菌。

3.4上皮样肉瘤:由上皮样细胞呈结节样排列的恶性肿瘤,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结节中央常伴有坏死及中性白细胞浸润,无肉芽肿改变,免疫组化标记CK、Vim阳性。

4讨论

在临床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罕见的乳腺疾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对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联。在此次临床研究中,特染和免疫组化显示淋巴细胞中多以CD3、CD4以及CD8阳性细胞为主,特染结果显示不存在病原菌,因此与病原体感染不存在相关性【1】。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以经产育龄期妇女为主要群体;就诊多以乳腺肿块为症状,不存在明显疼痛感;病灶多发于乳晕下方,病灶质地较硬且边界模糊,会产生脓肿或者淋巴结肿大;病理特点主要以非干酪性、以小叶为中心的炎性反应以及非血管性为主,小叶内部导管上皮存在脱落以及变性,腔内存在炎性分泌物,腔壁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多为中性粒细胞;末期病理主要表现为纤维化、脂肪坏死以及脓肿;该病能够与其余疾病合并发作,不存在病原菌感染【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上多采取手术治疗,包括单纯肿物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以及扩大切除术等,术后预后情况较为显著,复发率低,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8%,这与相关报道的16%到50%的数据不符,猜测可能受到手术切除范围的影响。

综上所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需要采取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并加强对乳腺炎性疾病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诊断工作的开展以及治疗工作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连成,赵敏霞,郑享珍.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与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4(21):111-112.

[2] 孙博睿,江立玉,马婷婷,杨其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治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7):222-223.

上一篇:44例颈部外伤临床分析 下一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