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痛风患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1 07:17:45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痛风患者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深入了解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要素,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药外敷。治疗后分别对2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减轻痛风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痛风;中西医结合护理;外敷;疗效

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异常和尿酸排泄降低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痛风的表现之一是关节剧烈疼痛,且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药物治疗,饮食需注意,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1-2]。痛风反复发作常导致痛风结节形成和肾脏损坏,严重者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西药治疗多以口服药物为主,药物从肾脏排泄,从而加剧对肾功能的损害。寻找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安惠霞等[3]认为,中药外敷具有清热止痛的作用,还适用于尿酸性肾病关节炎疼痛的发作。本次笔者进行探视性临床试验,调查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要素,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痛风患者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痛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7例,女3例;年龄18~61岁,平均(30.27±11.56)岁;病程最短6 d,最长17年,平均(9.23±2.04)年。对照组男29例,女1例;年龄20~64岁,平均(32.05±10.72)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25年,平均(11.30±3.26)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12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中标准。满足以下至少6条可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1)痛风急性关节炎1次以上的发作;(2)单关节炎发作;(3)1 d内炎症达高峰;(4)发红覆盖关节;(5)1MTP疼痛或肿胀;(6)单侧1MTP关节发作;(7)单侧跗关节发作;(8)高尿酸血症;(9)痛风石(证实或可疑);(10)线皮质下囊肿无侵蚀;(11)X线关节内偏心性肿胀;(12)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13)发作时关节液中MSUM微结晶。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痛风急性发作标准;②急性发作在72 h以内的初诊患者;③年龄18~65岁。

1.4 排除标准 ①前1个月内有消化道溃疡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30 d内口服过其他治疗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药物者;④有严重肝、肺、内分泌疾病者。

2 方 法

2.1 护理方法

2.1.1 对照组 接受痛风常规住院治疗和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关节运动护理、情绪护理。①饮食护理。帮助痛风患者按照科学的饮食治疗原则食,合理选择食物[4]。不吃动物内脏及海鲜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多摄入水分;忌烟酒;多吃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鼓励患者吃碱性食品;多吃含钾高的食物以促进尿酸的排出[5]。②关节运动护理。患肢的锻炼是必要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合理、定期的运动。对于手、腕、肘等重要关节则通过夹板施加固定制动处理,质量分数25%的硫酸镁液湿敷作为辅助,同时也可以对受累关节进行冰敷。对待由于摩擦、损伤而出现溃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皮肤进行认真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做运动护理,还要教会他们有效的关节保护手法。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应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为原则[6]。③情绪护理。痛风病程比较长,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花费很高,饮食受到很大限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处于一种痛苦的状态,而这种情绪往往会加重病情[7]。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的出现要求护理人员对痛风患者施以有效的情绪护理,如暗示法、释疑法等。良好的心情有助于气血通畅、脏腑协调,提高抗病能力。护士应耐心给患者做思想工作,积极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身心状态,让他们主动配合护理[8]。必要的时候,医院还可以举行一些活动来调节气氛,改善患者情绪。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科学地融合中医护理。①痛风的辨证护理:将痛风分为寒热痹阻型、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两虚型,不同类型施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寒热痹阻型患者的病房应该温暖干燥,在寒冷时节或阴雨潮湿的时期最好不要去户外活动,叮嘱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湿热痹阻型患者则应该卧床休息,病房应该凉爽,但患者不能直接吹风。将患肢小幅度抬高,选择舒服的姿势,疼痛减轻后要及时下床运动,若出汗需要及时擦干衣物并且更换。瘀痰痹阻型患者不能劳累,运动幅度一定要小。而且患者容易受寒受冷,要保持适宜的病房温度。肝肾两虚型患者的病房也要温暖干燥,对于长期卧床者,要经常为其更换,注意将患肢关节维持在功能位置,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9-10]。②当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感时,可进行中等强度的穴位针灸疗法,同时用冷却的中药渣对疼痛处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还可以使用药酒湿敷治疗,均具有显著的功效。

2.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0,无痛;1~3,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剧痛。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4 讨 论

痛风患者急性期发作多表现为剧痛、肿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而且由于病情反复,呈进行性加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痛风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基于以上结果进行分析,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将患者看作身心合一的整体护理对象。特有的中药药酒湿敷、针灸、穴位按摩等中医学精华,对痛风患者内外的共同调理,心理和生理有机结合,使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自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痛风患者的护理实践之中,可充分发挥各自在痛风治疗和护理中的作用。这种方法能够明显减轻痛风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5 参考文献

[1] 尹军.浅谈如何对痛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9):63,215.

[2] 殷海波,石白.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2):56-60.

[3] 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04,26(6):466.

[4] 肖夏懿,王一飞,徐蓉,等.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对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20-623.

[5] 左宜,池建淮.痛风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2):94-96.

[6] 左宜.痛风康与中医护理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

[7] 王靓怡,高明利,王丽敏,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6):73-76.

[8] 李荣华.痛风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对TLRs/MyD88通路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9] 李秀华,辛巧,于文广.社区护理饮食干预在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3):56-58.

[10] 杨良山,钟琴,刘正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9):26-31.

[11] 石白.慢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收稿日期:2016-04-30;修回日期:2016-06-13

上一篇:中国经济转型起码二十年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