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教育存在的若干认识问题

时间:2022-09-01 07:00:53

大学艺术教育存在的若干认识问题

【内容摘要】艺术、艺术的特性、艺术的本质以及认识艺术的方法等是大学艺术教育的核心认识问题。文章对以上核心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期对建立大学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有所启迪。

【关键词】艺术 艺术教学 艺术教学管理

在探讨、认识何谓实事求是、人性化的艺术教育的时候,笔者认为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厘清,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特性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艺术的方法与认识数学的方法是否一样?如果对这些核心问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围绕艺术建立起来的教学就会犯“闭门造车”等主观主义错误。主观主义会贻误学生、贻误学校,甚至是贻误国家,因为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能否成为可用之才,取决于他们现在所受到的教育。

一、艺术及基本特性

什么是艺术?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美学家贡布里奇在他的艺术史专著《艺术发展史》的导论部分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①这句话是想提醒人们一个明显存在的事实:艺术是一个远为复杂的东西,自始至终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谈论一个叫“艺术”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名称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艺术的这一特性反过来也证明了,关于艺术是不存在确定而严格的定义的。否则,艺术的形态一定是被锁定而成为固化了的状态。如此一来便不存在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更不存在艺术的历史。

尊重艺术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才是建立科学认知的前提,也才是建立教与学的前提。

目前,在艺术教学与艺术教学的管理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把艺术等同于科学,虽然没有在语言上、在文件上明说,但实际上却是通过学院对艺术教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对艺术教学环节的评判方法等,认为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也应该像科学研究那样,可以以所谓科学的名义,通过对材料的占有、分析、归纳,以及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得到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得到对艺术表现的本质的认识。既然艺术与科学相似,当然艺术教学与艺术实践也应该可以像数学学习和研究那样确立标准和逻辑程序。事实果真如此?答案是否定的。几千年的艺术历史和近200年来的美学研究告诉我们――从没有哪一件艺术作品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比如,像数学命题的演绎推理那样)自动生成和出现,也从没有哪一位欣赏者的审美是以逻辑推理为先决条件的。艺术是直觉表现,就是情感表现,而直觉与情感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由计算和推理得来。因为,它们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生命更不是分析和推理的结果。

二、艺术的本质

虽然艺术充满了不确定性,无从定义,但并不表明无法认识它。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根据自身的创作实践活动总结:“唤起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情感,然后通过运动、线条、颜色、声音或语言形式的表达,来唤起别人的情感。如此,传达情感给他人,而其他人也可能会体验到相同的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②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③罗丹的这句话可以视为是托尔斯泰关于艺术的理解的一个补充。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确定艺术的核心元素是什么,辅助元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艺术的核心元素与首要目标――表达情感。至于运动、线条、比例、体积、色彩、声音、语言等辅助元素以及统合它们的形式(即辅助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则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情感首先是与感受力和直觉有关,而不是与思想和逻辑有关。关于艺术的这些特性,英国著名诗人和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的魅力并非诉诸意识知觉,而是诉诸直觉领悟。一件艺术品并非寄寓于思想,而是发端于感受。它是真理的象征,而不是真理的直述。

三、艺术教学

“仅靠解释或界定的方法,也就是说,仅靠对艺术作品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是不可能从作品中获得享受的。这种是在同整个艺术作品的直接交流中产生的。一件艺术品常常令人惊讶不已,当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存在时,它早已开始发生效用了。”④赫伯特・里德既道出了艺术的奥秘、艺术欣赏的奥秘,同时也道出了艺术学习的奥秘,即接触、感受和领悟,这种学习方法远比解释、分析重要得多。如此,并不是说艺术的学习可以不需要解释和分析,而是要有主次和先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尊重艺术的特性,同时也尊重欣赏者和创作者的个性,因为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永远是在艺术品与个体之间建立的,只有两方面有机结合,先接触、感受,后解释、分析,以接触、感受为主,解释、分析为辅,只有这样,对于艺术的学习和掌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艺术教学的管理依据

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物品。对艺术的学习、掌握以及对艺术教学的管理采取所谓科学的、物理学式的条块化管理,其正面效用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艺术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情感与表现、美与丑、真与善、旋律与结构等问题,永远都处于非确定的状态,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形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并非单靠科学方法介入所能解决。真正的艺术教育只能是在尊重艺术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性做启发式的引导。在艺术教学环节中,要允许有相当的弹性,而不是确定性,因为艺术自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因人而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情绪、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都会起作用。所以不能强求整齐划一,而是要尊重这种差别,并视这种差别为个性培养和个性形成的依据和基础。如果要谈科学的艺术教育方法,后一种方法才是。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对事物本身的尊重,谈不上科学,更谈不上科学的精神。在艺术教育环节当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特性和需要建立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学管理为本,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建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反映了两种价值观,也反映了两种教育观。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学生就是工厂里的产品,产品的价值如何?并非全由工厂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

五、艺术教学管理及措施

如何才能做好艺术教学的管理措施?按理科的管理模式管理艺术教育就是科学管理的体现?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艺术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后者是强调实证和逻辑推理的思维学科,这些学科更多是与人的理性精神有关。而艺术更多的是与情感、空间、形体、色彩和质感等审美认知和表现有关联,更多的是属于感性和直觉范畴。

尊重艺术学科不同于理工科的这种差异性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理性精神的基础。所以,制定一套符合形象思维模式、科学、严谨而有灵活性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是对艺术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要求的重要依据。

1.艺术教学管理

艺术教育的基本原理从低到高都是相通的,遵循的都是基本的美学规律。但学生对基本规律的认识随着理解力的不同、阅历的不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在艺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艺术这种因人的差异性就决定了艺术教育一定不能概念化地“一刀切”,更不能端着本本主义不放,这就要求在艺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现身评教,授课教师现身示范讲评,以学生进校前到进校后专业水平的提高过程进行督导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2.艺术教务管理

艺术类教学教务管理模式的制定首先需要考虑艺术及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更不能生搬硬套理科的管理模式。根据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来看,艺术类教学教务管理模式的制定宜粗不宜细。艺术创造、艺术教育需要宽松和相对自由的环境,艺术的想象需要发散性的思维训练,管理得过严、过细不利于这种思维的训练。

对艺术类教师授课采用何种方式及教具的使用,课程类型、学分设置、教学计划的书写等,制定相应灵活宽泛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艺术教务管理安排。

3.艺术实践管理

艺术教育更多的是实践和动手教育,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借助实践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然,认识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强化艺术实践教学管理也是整个艺术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当中,通过和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艺术作品项目作为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载体,以学生完成的艺术作品项目的社会时效性作为管理考核依据,这样对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对企业来说,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艺术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科(如科学教育)的独特特点,通过对艺术、艺术的特性、艺术的本质及认识艺术的方法及核心问题的探讨,使我们能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相信,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艺术教学体系,必将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项目)

注释:

①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4.

②罗伯特・保罗・沃尔夫.哲学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③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辑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338.

④赫伯特.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9.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上一篇: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设... 下一篇:设计批评意识的培育与课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