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探讨

时间:2022-09-01 06:41:40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探讨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才刚起步,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不高,很多地方还停留在半原始的农耕劳作方式,这种情况亟待改进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让中国农业更具高效率更多的解放劳动力和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主要探讨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77-01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在农业发展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国农民已经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好处,我国农业也因为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稳步发展,但是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是耕地面积相对不足,且多山地和丘陵全面实现机械化难度很大,特别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北方南方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能统一模式推广和发展机械化建设,只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来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一、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现状

1.我国机械化应用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地区还停留在半人工半机械状态,很少有地方能实行全自动机械,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收割机械来说,全喂合收割机具有收割和脱离一体化的功能,这类机械生产效率高,劳作速度快,可以有效提升劳动效率,但是这类机械却以为价格较高,且很难适应我国大多数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难以推广应用,反而半机械化农机更能适应以上地区的需要,甚至只能老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进行耕种和收获,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机的推广和应用。

2.在政府和农机部门长期不懈努力下,农机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部分农民已经体会到机械化带来的好处。然而对于大中型机具无法涉足地区的这部分农户,他们同样迫切需要适合当地使用的农机具来帮助他们从事各种农业活动,这种需求给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小型农机带来蓬勃生机。例如:近几年来科丰牌4G-25型斜挂式小型多功能收割机销量每年以1万台左右的速度递增,就足以说明小型农机具非常适应当前我国的农村使用,小型农机具因其价格低廉、适应性强、轻便灵活、操作简单等有优点,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

3.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田块小而分散,耕作的田地多为梯田、山坡岭地等小地块,加上很多地方有套种作物的习惯,这就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

4.越是贫穷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户的购买能力就越低,(这部分农民是最需要政府补贴政策扶持的群体),但这类群体往往由于买不起农机具而无法享受到政府的农机补贴优惠。这样就会在农机补贴政策推行过程中出现补贴资金难以完全落实下去的现象。

二、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1.构建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推广模式

现场宣传推广模式。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生产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对于经过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考核并认定技术成熟的机具,召开现场演示会。组织农户做示范,并充分了解机械的性能和效果,使农民能自觉接受,达到推广的目的。

现场生产指导推广模式。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一般要经过小区域试验,取得初步示范效果后,才能投入大面积的生产应用。农机推广人员首先应组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机具的安装、调试,指导生产应用,保证技术成功实施,让农民受益。

展示展销推广模式。利用一定的场地,将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具有推广许可证,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产品以实物配合音像、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供用户选择。基地示范型推广模式。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土地,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开展实地示范应用。农民可以目睹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效果。用事实宣传推广,说服和引导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

2、农机推广要结合目前农村的土地现状,避免一味的“抓大放小”

我国土地以丘陵山地居多,又加上分田到户的政策,95%以上的农业土地基本上都是以个体家庭经营形式为主,使得原本不大的田块更加分散,由于田地管理权分属不同农户,作物种植的时间、品种不同 这就造成作物成熟期参差不齐,使得大中型机具在作业过程中效率大为降低,单位面积作业成本加大,而小型机具作业时不受地块面积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效率并不比大中型机具低多少,由于购机成本很低,经济效益要远远优于大中型机具。因此,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土地现状,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的地区,应该把小型农机具作为一个重点机型来推广。

3、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农忙季节作业现状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目前,农村年轻的劳力大多数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农忙季节抢收抢种时间紧、周期短,劳动强度大,形成季节性劳动力非常紧缺,农业机械在农忙季节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中型农机具虽然效率高,但使用条件苛刻,对于面积小、不好割的田块,作业成本高,效益低,机主不愿收割,这就造成了收割的供求矛盾,部分农户得不到农机的帮助,影响农忙季节的农业生产。小型农机具价格低廉,农民一般都买得起,且重量轻、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不高,连妇女、老人都能使用,在农忙发挥很大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农忙季节凸现的请机难、请工更难的矛盾。因此在农机推广过程中要以大、中、小型相结合,相辅相承。

4、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

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新技术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用人工、锄头的精耕细作完全不同了,必须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具有这样一种特性,这些技术可以而且应当有机组装到一起,形成由一定深度、宽度和系列组成的、进行复合立体作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移动生产体,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动力来带动,绝非是小型拖拉机所能胜任的。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艺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它的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农机化推广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大、中、小型机具相互结合,分步骤、分阶段的推动农业机械化稳步向前发展,在整合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的同时逐步推动农机具有小型向中大型方向发展,依据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推广适合的农机产品,引导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成武;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在县一级――县委书记谈农机[J];农业机械;1997年10期.

[3] 吕美巧,俞文伟;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的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上一篇:苹果、橘子、香蕉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提取及... 下一篇:浅析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