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说鹿茸

时间:2022-09-01 06:13:54

中医一向主张饮食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民间对此非常认同。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饮食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

什么样的鹿茸质量好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小鹿,在8~10月龄后,额部开始突起,形成长茸基础,2足岁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为佳。

我国有19种鹿,药用鹿茸主要采自梅花鹿、马鹿。梅花鹿主要产于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马鹿主要产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西北的青海、新疆以及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茸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茸叫“东马茸”,品质也优于西北、西南山区等其他产区的鹿茸。

鹿茸名贵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中药大辞典》记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子宫虚冷等。《中药学》记载:经现代医学研究从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雌二醇、胆固醇、油维生素A、雌酮、脑素、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神经磷脂等,并富含16种氨基酸。

中医认为,鹿茸味甘咸,性温,走肝、肾二经,能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因其温而不燥,是温补肾阳、补益精血、强壮筋骨、增进体力、温养督脉的良药。临床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乏力、阳痿滑精、遗尿、尿频、女子不孕以及虚寒崩带等症。鹿茸的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使促黄体生成素浓度增加。因此,鹿茸对治疗青春期的障碍、壮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缩症均有疗效;对治疗女性更年期障碍效果也较好。

由于鹿茸系血肉之精华凝结,又有温养冲脉作用,故对阳虚血少、冲任不固、崩漏下血等症有较好疗效。常与其他补养、固涩、止血药同用;对因气血亏虚、阴疽久溃、脓稀不敛之症,亦有温补内托之功。此外,常用于治疗心阳不振、心脏衰弱、心悸以及神经衰弱而兼肾阳虚症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钙、碳酸钙、胶质及氯化物等。鹿茸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耐寒能力,改善食欲和睡眠;可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状红细胞的新生;促进创伤骨折和溃疡的愈合;还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增强节律性收缩;能增强利尿作用,使心率减慢、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中等剂量则可引起心跳加强,心率加快,每分钟输出量增加,这种作用对疲劳的心脏更为明显。

研究证明,鹿茸对久病年老体弱、倦怠怕冷、阳气虚衰并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及创伤性疾病等最为适用。若中老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血虚晕眩、倦怠乏力、衰退等症状,或患有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者,在冬至以后可选瘦肉与人参、鹿茸共同炖服。一般可选牛肉、羊肉或猪肉300 克,加鹿茸片1~3克、红参10 克,加水与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共炖,吃肉喝汤,2~3日分次吃完;若嫌炖服麻烦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鹿茸1~2 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然后再慢慢咽下,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吞服时间选在半空腹时最为适宜,这样,不受其他食品或药品的影响而降低疗效;亦有不少人喜欢在冬季取鹿茸与人参、枸杞子等泡酒内服,但最好请中医师辨证施治,指导用药。用鹿茸治疗疾病,药效持久,停药后,药效仍可持续一两个月。

鹿茸入药一般切片或研粉生服,大多加入丸散剂合服。鹿茸含有多种胶性物质、钙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应用一般不入煎剂。因为它的胶性物质在煎煮后会黏附于其他药物的渣滓或药煲的内壁上造成浪费,甚至还会形成有害物质(若烤成焦状物,则会损害健康)。

鹿茸时常单用,或者与熟地、山萸肉、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补骨脂等同用,如治疗阳痿、遗尿,可单用研粉,每次0.5克~1 克,用淫羊藿15克煎汤送服;如治虚寒崩漏,可与阿胶、乌贼骨等同用(如鹿茸散);若用于治疗精亏血虚、腰背酸痛、骨软无力、精神倦怠、眩晕耳鸣等症,则多与益气养血药人参、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配伍;用于小儿肝肾不足、发育不良、筋骨痿软、行迟齿迟、囟门过期不闭等症,鹿茸可与六味地黄丸等补益肝肾药同用。现代治疗较严重的佝偻病、骨质增生症、重症肌无力、障碍等属肾阳虚衰者,以六味地黄丸加鹿茸为基础方再加牛膝、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等补益肝肾药同用,可收到较好功效。

服用有宜忌

鹿茸是温热性药物,所以不能妄施滥投,而必须因人因症而施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用鹿茸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大量进补,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著名医学家曹炳章认为,鹿茸固然属补精填髓的补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发生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凡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属暂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涨、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

鹿茸性热偏于补阳,而对阴虚血分有热者应忌服,特别是春夏天气炎热、阳气升发的季节,对多数人进补都不适宜,否则易引发烦热、胸闷、鼻衄等不良反应。

附属药品:

鹿茸酒 鹿茸酒是指以鹿茸为主要配料,并掺入其他营养成分泡制而成的酒。就是将鹿茸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以后的保健酒,民间称鹿茸补酒。因为鹿茸酒浸出了鹿茸的有效成分,常饮鹿茸酒,就等于长期食用些许鹿茸一样,酒是百药之长,白酒还可以增加鹿茸的效果。

鹿角 由于鹿茸昂贵,一般可用鹿角代。唯效力薄弱,但价格便宜。鹿角系已骨化之老角,经热水浸泡,取出切片晒干后入药,称鹿角片,可生服或炒黄熟服用,或将鹿角加工成细末入药,称鹿角粉。其味咸性温,能补肾壮阳、强健筋骨。此外,鹿角尚有散淤消肿之功,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多用于虚寒阴疽,方如阳和汤。亦有用其与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及全瓜蒌、青皮等同用,治疗乳痈、肠痈等热性痈肿者。

鹿角胶 系鹿角经熬煎浓缩成胶状物入药。功偏益精补血,补力较鹿角大,但不如鹿茸之峻,且有一定敛血止血作用,故无论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虚损劳伤、女子宫寒及阴疽内陷等虚寒之症,均可选用。用量5克~10克,用开水、黄酒、或入药液中烊化内服。

鹿角霜 是将鹿角熬胶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入药,味咸性温,功同鹿角,但补阳之力大逊,补阴添精之作用更小,但缓补而不腻,且有涩精、敛疮、止血作用,可治疗肾阳不足、血虚精寒、崩中漏下以及脾胃虚寒、呕吐食少等症。如《普济方》中用鹿角霜合龙骨、牡蛎为末,酒糊为丸,盐汤送服,治疗盗汗、遗精。用量5克~10克,煎服。

鹿茸血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采茸时所取之血,风干后呈紫棕色片状。鹿茸血的主要成分中富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

上一篇:冷锋过境,谨防青光眼 下一篇:从罗阳猝死谈心脏病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