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1 05:43:40

品管圈在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品管圈手法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成立科室品管圈,选定“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要是找出引起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加以整改。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6.3%下降至6.9%,达到预定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临床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 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9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47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即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主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或减少差错等目的[1]。目前品管圈在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已广泛开展,它其实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执行-核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的载体和抓手,是各医院最重要、最普及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法[2]。

笔者所在科室是收治肝胆胰疾病的重点科室,根据《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3]。急性胰腺炎起病凶险,并发症高,病死率可达20%~40%[4]。其中,80%由肠道菌群易位所致的感染引起[5]。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上海)建议急性胰腺炎应尽早行肠内营养[6]。故在胰腺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经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已趋于常规,然而由于缺乏标准的护理模式,肠内营养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文章旨在把品管圈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找出肠内营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地运用PDCA的方式解决问题,规范肠内营养输注流程,使医护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安全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科内10人组建品管圈,平均年龄28.6岁,其中大专6名,本科2名,研究生2名。设计选定圈名圈徽“力韧圈”,寓意医护人员力量与坚韧并重守护健康;谐音“利刃”,彰显手术科室利刃出鞘,医到病除。

1.2 主题选定

圈员头脑风暴提出5个主题,根据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评价法分别进行打分,总分最高者为“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肠内营养是经过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并发症、返流和误吸、喂养管脱落和堵塞、应激性溃疡、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等。急性胰腺炎起病凶险,并发症及病死率高。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上海)建议急性胰腺炎应尽早行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已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7],但肠内营养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护士不正确的肠内营养行为将会导致重症患者的营养摄入不足,而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8-9]。

1.3 拟定活动计划

圈员们以5W1H的方法拟定活动计划书,每个步骤均安排专人负责,本期活动时间2014年8月-2015年2月,分为四大部分,计划(P)占30%,执行(D)占40%,核查(C)占20%,处理(A)占10%,历经7个月最终顺利完成。

1.4 现状把握

根据改善前普外科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找出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设计查检表。在2014年8月20日-2014年9月19日对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现况进行检查,早晚各1次。结果行肠内营养患者总次数208次,发生并发症34次。现状值为16.3%。其中胃肠道并发症16次(47.0%)、代谢性并发症10次(29.4%)、返流、误吸4次(11.8%)、喂养管脱落或堵塞2次(5.9%)、机械性并发症2次(5.9%),计算出累积百分比,制作改善前柏拉图,按80/20原则得出前两项占比76.5%,为本期改善重点。

1.5 目标设定

根据圈员自评圈能力30分,满分50分,本期活动圈能力为60.0%,设定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16.3%-(16.3%×60.0%×76.5%)=16.3%-7.5%=8.8%,目标降幅46%。

1.6 解析

从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材料、管理4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鱼骨图。投票评选出7个要因,(1)护理人员因素:宣教不到位;滴速不稳。(2)患者及家属因素:知识缺乏。(3)材料因素:肠内营养容器选择不规范;营养液浓度过高。(4)管理因素:缺乏正确流程;缺乏监督机制。按“三现原则”对7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并计算累积百分比,绘制柏拉图,按“80/20”原则得出前四项占比78.4%,为4个真因,分别是:营养液滴速不稳、营养液浓度过高、肠内营养液容器选择不规范、宣教不全面。

1.7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确定真因后,圈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13条可实施对策,逐一就对策进行评价:根据“80/20”原则,10名圈员总分120分以上为采行对策,共计8条,通过整合为3大对策。分别介绍如下。

上一篇:胃癌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和营养干... 下一篇:追寻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