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09-01 04:39:46

“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诵读是语文学科最传统、最基本的教法。如何在古诗词中实现诵读?以《赠汪伦》教学为例,阐述了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体现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在课文篇目中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都告诉我们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诵读”?现以《赠汪伦》教学为例来谈谈“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一、激发兴趣是“诵读”的前提

片段一:

1.课件演示: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画面,配以幽幽的《长亭送别》乐曲和诵读音频。

2.听了这首送别的曲子和诵读,你会想些什么?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组送别诗,首先来学白的《赠汪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因此本课在开课前让学生欣赏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画面,并聆听《长亭送别》的乐曲和范读,很好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聆听中欣赏“诵读”,在欣赏中向往“诵读”,并为后面的诵读打下基础。同时,送别乐曲也为本课诵读教学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二、分层指导是“诵读”的重点

片段二: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抽读古诗。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和节奏?

3.学生自由读。

4.抽读。说说你是怎么利用停顿读出韵味和节奏的?

5.以自由读、男女接龙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熟读成诵至背下来。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诵读的几点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也是有层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分层指导尤为重要。首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其次,利用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在读出节奏和韵味时,不要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怎么读,应放手让学生尝试,无论哪种停顿只要能读出诗词韵律,教师都给予肯定。最后,采用不同诵读形式熟读成诵。这样分层指导诵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达到诵读目标,潜移默化了诵读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标准了读音,培养了语感。

三、情感体验是“诵读”的升华

片段三: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感人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2.你就是李白,面对如此深情的汪伦,读一读你给他的诗。

3.你就是汪伦,在与李白分别多日的今天,回想起与李白的深情厚谊,来读读李白给你的诗句。

4.假如你是李白的好朋友杜甫,看到这首诗,也不禁朗诵

到:……(个体展示,相机指导)

朱小曼说:“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有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认真体味,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课古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不仅介绍了创作背景,而且古诗的大意学生已了然于胸。同时,教师深情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情感诵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转换角色进行诵读,能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使本首诗情感得以丰富和延伸,情感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四、迁移对比、歌唱表现是“诵读”的延伸

片段四:

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2.将《赠汪伦》通过填词方法唱出来。

3.出示《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选择一首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出示诵读目标:一读,读正确,读流利;二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大意;四读,读出情感)

4.自由诵读小组讨论:这些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离别情?(要求:选择各小组喜欢的诗,学习诵读。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5.组织交流:诵读《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并试着唱唱。

6.对比诵读本课三首送别诗:通过诵读将你的感受展示给大家。

我国古诗本来就诗、歌为一体,诗就是歌,歌就是诗。本教学环节在总结了学法之后用歌唱的方式让学生去记住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再次激发学习诵读的兴趣,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同时又用本诗的诵读方法诵读、歌唱《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最后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诵读,体会各自不同的情感,使诵读得以拓展延伸。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和古诗词的特点。在课堂上,分层指导诵读,逐渐达到诵读目标,能引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韵味,读出古诗词的内涵,读出古诗词的情感,培养语感,促进记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融入诵读教学,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朱小曼.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4(04).

作者简介:杨红波,女,1969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陕西省略阳县教研室,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主题词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