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应推进教员知、行、智的统一

时间:2022-09-01 02:26:16

【摘要】(一)标准统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教员教学效果的评价,从教学设计、方法运用、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统一按照“完善任职基础、突出任职能力、兼顾任职发展”的总体思路...

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应推进教员知、行、智的统一

摘 要: 教员教学效果评价是院校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教员教学过程的引导,又是对教员教学实践的激励。本文在现有教学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对教员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教员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教员要以教学评价方案为指导,加强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教员知、行、智统一,促进个人和学院整体发展。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 反馈信息 教员

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对总部要求的必选点都做了很详细说明,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添加了必要的自选点,总体来说,既符合总部简便易行的评价指导原则,又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从评价方案制订到方案最终落实,涉及内容多、人员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军队院校主体之一的教员,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新一轮教学评价,并在教学评价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目前对教员教学效果评价的不足

部队院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自身发展,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活动起到管理和调控作用。实施过程中,教员教学效果的评价涉及多方面因素,毕竟评价标准是人为设计的,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标准统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教员教学效果的评价,从教学设计、方法运用、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统一按照“完善任职基础、突出任职能力、兼顾任职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不科学。军校任职教育包含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如果拿同一个指标体系、同一个量化标准没有区别地衡量基础课教员与专业课教员的教学效果,就显得比较牵强,得分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说明两个教员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同样的道理,就算是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

院校对教员教学效果的评价,从内需上说,应以教员发展为目标。对于学生一直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挥;对于教员的教学效果评价来说,应考虑教员个体的差异性。学校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教员都处于同一水平,年轻教员与老教员的差别、教授与一般讲师的差别、教学尖子和普通教员之间的差别等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的趋势基本是优秀的年年优秀,不优秀的很难达到所谓优秀,总有些教员在不优秀行列里,要想超越本来就优秀的教师非常困难。长此以往,年轻教员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

(二)评价结果滞后,不能及时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从教学评价方案可以看出,教员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是通过学员学习情况、教员授课情况、内部反映及部队用人单位的反馈综合评定的,学员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军政素质、专业技能及任职能力等进行现场考核确定,教员的授课情况和内部反映也有一套完整的听查课和满意度测评方案,这些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结果。部队等用人单位的评价则不同。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发展情况是一个长期过程,能力的凸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部队要对学员做出客观的评价本身就涉及单位内部及外部的诸多因素,要等部队将结果反馈到学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疑使教员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产生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多少会给教员教学效果评价带来不公平,对教员自身发展和教学改进都是不利的。

(三)重评价结果,忽略评价结果的反馈指导作用。

教学评价评价的是“承诺目标的完成度”,可以理解为某一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具有时效性。对于教员来说,“教学评价方案”既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又是教员进行教学实践的指南,目的是对教学过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监督,从而提高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院重视教学评价的结果,习惯性用评价结果衡量教员的授课质量,从量化标准对教员做出定性评价,有意无意将这个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之一,并与教员的待遇、福利、晋职等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做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员成了绝对的被管理者,他们把追求好的教学评价结果当成“生存的必备活动”,把追求效果当成最终目的,某种程度上很可能激化教学管理者和教员之间的矛盾。当然,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既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按照标准执行,评价标准的导向性得到了有效发挥,但这个结果不是终结性的。从哲学角度说,教员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之一,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应具有主观能动性。

前面说过,在一线教学的是教员,教员才是教学的最终实施者,对教学环节最为熟悉,教员在充当被管理者的同时,应该是教学评价方案的检验者。应以评价结果为牵引,发挥结果的反馈效能,用发展性思维对待教学评价结果。

从长远看,只有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员本人才能从结果反馈的信息中对教员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给予肯定的同时查漏补缺,才能激励教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才有意义。但需要对教学质量效果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行思考的不应该只是教员。评价结果是对教学活动的检验,是对教学评价方案的检验,从侧面反映的是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从发展角度看,评价方案是对教学的阶段性评价,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时间推移,应该参考评价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方案做出周期性评估和持续改进,才能适应军队院校教学发展。

二、教员应该怎么面对教学评价

就任职教育的教学评价而言,需要学院高度重视作为评估动力。但是,真正的重视是保证质量的自觉行动,而不只是重视评价工作;真正的动力来自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诉求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结果。教员在学院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应该正确看待教学评价。

(一)以学员为本,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是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人才培养要求我们立足部队实际,既满足部队的岗位需要,又注重学员今后发展,以学员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科技人才。怎样兼顾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这就对教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员是教学实施的主体,学员是教学工作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消费者,部队是最终检验者。教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员为主体,所以要求教员一方面立足教学实际,与部队紧密结合,了解部队新老的装备使用情况,及时掌握部队作战训练和正规化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应用与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新战法及新管法的能力,让学员了解装备的更新及部队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做到学用不脱节,让他们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能干活是基础,怎样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才是王道。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各种教学内容和活动各个环节中,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学评价并不是要教员发展成为某个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特长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殊途同归,达到或者超过预期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水平,万变不离其宗,除了加强和部队的交流,还可以和地方某些相关单位进行交流,特别是与兄弟单位和地方院校的交流。

(二)以结果反馈为牵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院校办学依靠的是什么?是教员。院校发展靠什么?还是教员。所以,只有教员发展了,学校才能得以发展。学校制订教学评价方案首先是导向性的,教学评价结果可以适当作为教员奖惩的参考,这是一种激励,更重要的是对教员阶段性工作的肯定和诊断,这才是教员发展的根本。

教员应该重视教学评价结果,重视结果首先应该重视过程,最终结果不是由教员自己评定的,是有客观机制和标准衡量的。教员认真对待教学评价方案,不仅要学习方案,更要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授课技巧。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评价方案就是“规”和“矩”,教员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其次,评价结果是教员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埋头苦干已经不适用于院校发展,走两步再回头看看更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科学应用教学评价结果,凸显教学有效性,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掌握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时对教学做出改进。其实结果反馈的信息不只是教员应该思考,学校也应该高度重视,给教员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专家教授指导教员更好地发展。

(三)知、行、智统一,推进学院整体发展。

十提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部队院校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内涵发展。具体来说,内涵式发展要求军队院校不断提高质量,推动部队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学院一方面要满足部队发展各种需求,通过培养各类人才、解决部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服务部队等多途径推动装备发展和部队建设。另一方面,部队在实践中为院校研究与教学提出更为现实的问题,部队日益成为现代知识创新发现的重要源泉,着眼部队发展,落实到装备上。因此任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提高必须从部队需求角度进行评价。这是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的外在动力。教员作为学校主体之一,促进学校发展责无旁贷,以教促改是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与每名教员息息相关,必须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教员知、行、智统一

对于军队任职院校来说,着力提高教员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学员能力建设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具体来说,教员应该正确认识评价方案,将其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南,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促进教学进步和改革,从而提升理论,最终推动个人和学院不断向前发展。

三、结语

院校教学评价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教员在教学评价中全程参与,既要正确认识评价方案客观存在的局限性,积极适应学院评价模式,又要发挥教员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教员知、行、智统一,以评价方案为指导教学,以结果反馈信息为牵引,注重自身发展,寻求个人和学院共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向德全.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96,72.

[2]张德荣.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评价的质量[J].管理工程师,2011(4):73-75.

[3]胡圣红,关心.任职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J].继续教育研究,2013(3):113-115.

上一篇: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浅析 下一篇:对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