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课堂教学观,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时间:2022-09-01 01:54:49

建立大课堂教学观,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2014年高考试题出炉,学生们觉得今年湖南卷语文高考试题并不难,特别是诗歌鉴赏,但学生得分率却不高。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横生。

这首诗歌鉴赏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这两个知识点是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学习重点,老师上课时肯定着重讲过。但为何得分率仍不能如人所愿?我想,在老师们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不能学会知识的迁移的同时还得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我是否智慧地建立了大课堂教学观,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 ?

华东师范大学张远增教授说,大课堂教学观就是“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把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熟悉并透彻地理解课程标准、三年的教材内容,建构三年的知识体系,把三年的课浓缩成一节课,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增强合作性,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共同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就会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的就是比兴的手法。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桑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桑由未落到落矣比喻女子容颜由盛而衰;两人爱情由盛而衰 。

在《诗经・采薇 》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这两个知识点都属于高考备考应该复习的内容,但很多老师在执教《诗经》两首时认为现在是高一,没必要对学生搬出高考,只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行。于是,执教《氓》时可能会从诗歌主旨出发,把“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作为探究拓展的重点,执教《采薇》时,把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经典名句作为课堂的重点。

这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并不是不好,但从高考来看,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来看,这样的方式不免给人舍本逐末之嫌,这样处理教材重点的执教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形成大课堂教学观的理念,所以也就不会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整体规划自己三年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规划自己每年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是无序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杂乱的,知识自然也就难以转化为能力。

二、我是否智慧地建立了大课堂教学观,把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

今年湖南卷第一次考《诗经》中的诗歌,题目看似很新,但高考考查《诗经》中的诗歌,湖南卷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2007年北京卷就出现过《采采》,而且今年湖南卷选择的诗歌素材结构形式与当年的北京卷大致一样,考查的知识点(表现手法)也相同。

若我们的老师们有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教学观,能熟悉并透彻地理解课程标准、三年的教材内容,建构三年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的方向与动向,那么在执教《诗经》时,一定会把这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也就是说,他们会在教学时智慧地拓展2007年的北京卷《采采》来引起学生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的重视,并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把纯粹的知识变成可以运用的能力。

同时,拥有大课堂教学观的老师,他们会在课堂上智慧地拓展很多内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如执教《诗经》时,他们就很可能智慧地拓展、联想我国的一些民歌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兴手法,像我们最熟悉的《太阳最红 最亲》,它的开头是“太阳最红, 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春风最暖 ,最亲,……”这很明显运用了比兴手法。上课时,老师若能边引导学生回顾运用比兴手法的民歌,还能边唱几句,这样定能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这种情境之下分析品味比兴手法的作用,就高效地巩固了课堂上学的知识点,反复几次,学生会不自觉地对知识点进行迁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能力。

今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说白了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迁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思考、反复地训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建立大课堂教学观,把三年的课看成一节课,把一节课看成三年的课,智慧地拓展一些内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每当听见“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大部分老师们都只能苦笑,甚至怨声载道,但静下心来想想,这句话也不无道理。若我们的老师们都能智慧一些,建立起大课堂教学观,找到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欠缺的能力,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我们学生的成绩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一篇:挖掘资源 自主识字 下一篇:中职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与心理调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