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与《暗香》两首咏梅词比较赏析

时间:2022-09-01 01:34:10

作者简介:范婷婷(1993―),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摘要:古典诗词中,咏梅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李清照的《满庭芳》与姜夔的《暗香》就是咏梅词的代表,两位词人都借助梅花来表达各自独特的身世之感,本文从音韵、写作手法、意象选择与炼字、身世之感四个方面对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

关键词:满庭芳 暗香 比较赏析

咏梅词在李清照词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满庭芳》是很独特的一首,词中不写梅花的芳香与美丽而歌咏梅花的风流、神韵,同时又夹杂着词人的浓浓哀愁。《暗香》是姜夔最负盛名的一首词,被赞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①,“二章脱尽恒蹊,永为千年绝调”②,而其中的梅更像是词人情感的媒介。两首词都是咏梅词中的经典,本文意对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满庭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暗香》)

一、 音韵

选用好的音韵不仅能使诗词有悦耳的音乐效果还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具有声情作用。李清照这首《满庭芳》选用字调舒长,宜于抒情的平声韵并且以双元音做韵脚,放慢了朗读的节奏,使得情感基调比较低沉,适合表达哀伤的情感。而这首《暗香》独具匠心地以入声入韵,在仄声韵里入声是一个很特殊的调类,它的独立性很强,不跟上声、去声混押。入声韵是以塞音[p] [k] [t]收尾的,只做发音的口腔姿势而不完整地将音发出来,因而这种短促的停顿使音节听起来有急促顿挫的效果,适于表现孤寂抑郁、悲壮的思想感情,也使得整首词的基调变得更为悲凉。

李清照和姜夔都是非常注重音韵的词人。李清照在《词论》开篇就用李八郎擅歌的故事来突出词的音乐性,后文评点词人时又以是否协音律作为重要标准。姜夔作为“格律派”的代表,并且又精通音乐,在音韵上多有创新,又喜欢自谱新曲,他在《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创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③又有“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④的诗句,体现了词与音乐的融合无间。

二、写作手法

李清照的《满庭芳》开笔似与咏梅无关,却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抒情环境。自“手种江梅更好”才开始进入咏梅主题,但是并没有直写梅花,赞咏其风骨,而是把梅当做生活中的一般事物来描写。而姜夔《暗香》开笔就进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无论是往昔梅边吹笛、踏雪寻梅,还是如今在瑶席上嗅到的阵阵清香,也都是把梅花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写。

《满庭芳》下阕,作者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在肯定了梅花的风韵后,转过笔来写它的不幸。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也难以经受风雨的践踏摧损。作者由落梅联想到笛曲《梅花落》,这属于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种难以排解的浓愁。于是词情又一转变,梅花凋零,本应迁恨于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踪迹难寻、情意长留。这首词由联想而产生的词情,婉转曲折。

姜词中对往事的追忆,也可以说是一种联想的手法,由回忆到现实,再到回忆又回到现实的过程,愈发婉转。

《暗香》的下阕,在这寂寞的江国,词人想折枝红梅寄托相思,怎奈欲寄幽情,路遥难至,忍不住洒下了相思的泪水。而时空仿佛跳转到了从前“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总记得曾经与她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梅花,西湖寒波一片澄碧。结句又陡转回入现实,“片片吹尽”的梅花似乎也像作者与恋人的爱情一去不复返,于是生出“几时见得”,含蕴丰富,沉痛已极。

三、 意象选择与炼字

纵观两首词,都选择了皎皎的明月、悠悠的笛声、皑皑的白雪、片片凋落的梅花这些意象,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满庭芳》中,我们可以从篆香烧尽、夕阳西下的环境中感受到深闺的冷清和寂寞时光,从不知何处传来的悠悠笛声中感受月夜的寂静和无法挥散的浓愁,从梅花“香消雪减”的萧条景象中感受出词人心境的悲凉。

与《满庭芳》不同的是,《暗香》中的意象在幽静之中又有超尘脱俗 空灵悠远的效果。张炎认为“《暗香》一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⑤,“清空”是与“质实”相对的,指这首词所营造的超尘绝俗、悠远空灵之中融合着几分清冷寂寥的感觉,词中选取旧时月色、竹外疏花、暗香飘溢、红萼片片轻坠的意象,又用了清寒、香冷、寒碧这样的冷的词眼让我们在寂静的环境中又感受到一丝幽冷。

在两首词中,词人都注重了炼字的精妙,对虚词和领字的拿捏可谓恰到好处。比如《满庭芳》中的“又何必”“须信道”“难言处”“从来”这些看似闲笔,其实是将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的转折起伏以及难以言说、欲说还休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词呈现出宛转跌宕、摇曳婉约的风格,而在结尾处“尚”字的运用更是点明主旨,梅花虽败但风流情韵犹存。而《暗香》通过“旧时”“几番”“长记”“几时”这些虚词的运用表现时空的交替变换、今昔的强烈对比,有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韵味悠长。

四、身世之感

在词中寄托的伤感之情、身世之感也是两首词的相同之处。《满庭芳》的写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其中冷清寂寞的环境和凋残迟暮的感伤情绪都让人想到作者生活的不如意、深闺中的寂寥。

在《暗香》中,这种身世之感寄托的则更为明显。如果说《满庭芳》还停留在对梅花神韵风骨的歌咏,寄托作者的哀愁,那么《暗香》咏梅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梅成为一种触思的媒介,词中句句不离梅花,却又处处关和着人事。词人由梅花而想到恋人,悲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飘零江湖功业无成,情深之至。

这种寄托之情是与二人的创作态度有关的,李清照与姜夔在创作态度上都把词与诗分隔开来,认为诗“言志”而词“言情”,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⑥,因此她的词的风格与她的诗对比鲜明,无论是前期明快清新的风格还是南渡后的哀伤低沉,都是对个人心境、情感的真实描写。

而姜夔是江湖之士、豪门清客,需借诗来博得权贵的赏识以安身立命,所以他的诗多吐露内心的情志,而词多写个人生活,大致不出咏物、酬赠、纪游、恋情,更有身世之感和寄托之情。

结语:李清照与姜夔的两首咏梅词,虽然用相近的写作笔法、意象,却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审美效果、个性特征。易安词中后半部分的咏梅是重点而情只是夹杂其中,到了白石的《暗香》中,梅是与具体情事结合起来的,回忆往事抒发身世之感是重点,物则完全让位于情了。(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力词律学》王力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论姜白石的词风》夏承焘载《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1958年

[5]《从“煞拍”论李清照的咏梅词》顾之京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6]《宋词咏物三境界》沈家庄《文史知识》2006年11月

注解:

①李佳《左庵词话》抄刻本

②陈廷焯《词则・大雅集》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④《白石道人诗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⑤张炎《词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⑥《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第三个黄金时代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