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口语强化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式

时间:2022-09-01 12:57:19

普通话口语强化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式

摘 要:由于普通话学员的语言能力、社会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如何通过短期强化教学提高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研究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对学生个体进行阶段性语音诊断、反馈、强化的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普通话口语强化模式。在教学理念上,通过渗透语音学理论知识而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通过传授学习策略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以正音为主旨的日常功能会话时突出语体特征,增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热点词语学习与热门话题讨论。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口耳教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起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语音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教学 师生互动模式 多媒体手段 语音意识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已成为商务往来、求学求职中的重要媒介语言。1996年以来,在香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平稳增长,“截至2010年底,参加测试的人数已超过七万人次。”(中国评论新闻,2011年5月31日)由于普通话学员的语言能力、社会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如何通过短期强化教学提高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普通话口语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针对学生个体进行阶段性语音诊断,反馈、强化的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普通话口语强化模式。在教学理念上,通过渗透语音学理论知识而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通过传授学习策略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以正音为主旨的日常功能会话时突出语体特征,并增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热点词语学习与热门话题讨论。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口耳教学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起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语音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研究背景

(一)普通话培训对象

普通话培训对象是具有一定粤语等方言背景的成人学生,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也有来自海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学生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到北京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自己的普通话更加自然、流利、地道,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内地的社会情况。此外,他们的思想很活跃,喜欢通过活泼有趣的、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来学习普通话。

从语言背景看,学生对汉语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大多数至少掌握了一种汉语方言。在语法上,普通话与粤语等方言差异有限(袁家骅等,2001),学生的普通话语法偏误相对较少。在词汇上,普通话与方言存在一定的差异(韩玉华,2006、2007),只有通过大量地接触普通话资料才能逐步得到改善。与此相对,普通话与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是巨大的(李行德,1985;林露,2007))。对成年学习者来说,纠正语音相对困难。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通话交际能力。然而,很多人没有系统地学过汉语拼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普通话语音学习。因此,掌握汉字的普通话语音和强化普通话发音就成为这些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普通话教学现状

由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是强化培训的主要任务与最大挑战。

1.教材

现有普通话语音培训教材在项目编排方式上大同小异。一种是以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项目为纲构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系统,比如《普通话培训教程·语音课本》(刘广徽,1997)。另一种则以送气与否等语音特征为线索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比如《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李明、石佩雯,1986)。此外,为适应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还会增加说话、作品朗读等应试性培训。

现有普通话口语培训教材主要有两种编排体系,一种以功能项目为纲,课文主要以对话体呈现功能项目,比如《普通话培训教程·口语课本(1)》(张辉,1997);另一种以热门话题讨论为核心,课文主要以提供讨论的背景资料为主,比如《普通话培训教程·口语课本(2)》(朱彤、张辉,1998)。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目前普通话培训使用的教材是1997年出版的为澳门公务员班编写的。其基本交际表达形式、语音培训要点等很经典,但需要更新现时的社会情况与思想动态,补充当前使用的鲜活词语与表达方式。

2.教学方法

口耳相授仍然是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通常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角度展开教学,也常常利用普通话与方言对比等教学方法。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的语音问题主要以课上即时纠正为主,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定期总结、不断纠正。老师也可以进行个别纠正,学生也可以主动请教老师。

由于语音是转瞬即逝的,不管是老师的发音演示还是学生的模仿练习,都无法获得重现,更无法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老师的示范与学生的偏误。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语音教学设备与多媒体教育技术,有目的地采录各种发音资料,从而突破单纯口耳教学的时空局限性。这样,教师就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与指导。

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担负积极的角色。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实现由被动的语音学习向自主的语音学习转变,比如加强师生互动语音练习,潜移默化地介绍语音理论,引导学生采用适当学习策略等,并且形成自主语言学习能力。也就是,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因此,本研究从教师加强语音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学习策略引导入手强化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个体进行阶段性语音诊断、反馈、强化,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普通话口语强化模式。

三、研究方法

(一)教学实验的前期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普通话口语教学水平,本研究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于2008年9月到2010年1月期间,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普通话教学班中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对学生个体进行阶段性语音诊断、反馈、强化的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普通话口语强化模式。

(二)教学实验的效果与反馈

本研究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普通话培训班正式进行教学实验,授课时间为2010年3月10日至6月1日。该班共有学生17名,全程参加了为期12周的普通话口语学习,普通话口语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研究采用成绩测试与调查问卷方式来考察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共有16人参加了最后的结业考试。

教学结束时进行成绩测试。我们将普通话培训12周班A、B与C在口语考试中出现问题的词语进行了横向对照。就粤语背景学生的普遍性语音难点而言,进行教学实验的C班的发音问题更加集中。比如,全部16人中,有11人次在读“名胜古迹”时出现了发音问题,主要是声调问题。就书面语色彩较强的非常见词语而言,进行教学实验的C班的问题也同样突出,“不卑不亢”仍有4人次出现发音问题。与此相对,A班有7人次出现发音问题,B班没有人出现发音问题。上述分析表明,不同的普通话学习者会有自己特定的学习问题。

教学结束时进行学生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映。一共发放17份问卷,收回了16份。从学生对教学五个方面的总体评价看,学生对普通话教学总体上是满意的(见表1)。对教学给予积极评价的占到93.75%。

表1:学生对普通话教学的反馈

问题 评价

低1 2 3 高4 不知道

你习惯学校老师的上课方式吗? -- -- 7 9 --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否给你足够的指导? -- -- 11 5 --

老师纠正语音问题的方法对你有没有帮助? -- 2 8 6 --

口语课时,老师是否给同学足够的时间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 2 10 4 --

口语课时,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具有互动性(interactive)、能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 1 8 7 --

小计 -- 5 44 31 --

百分比 -- 6.25% 55% 38.75% --

(注:表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是学生评价时使用的词语,评价划分为四个等级:很低、比较低、比较高、很高。)

学生也对改进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你对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有什么想法、意见或建议,请如实写出来。这将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谢谢!”学生的主要意见比较集中:第一是要缩小班级规模,以10人以下为好,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说话,获得老师更多的个别指导;第二是要更新课本,因为课本是1997年出版的,实在太陈旧了。此外,也有学生建议再增加课堂小测试,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实验的实施

(一)概述

教学实验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在强化以正音为主旨的日常功能会话时突出语体特征,增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热点词语学习与热门话题讨论。第二,在教学手段上,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施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诊断、反馈,强化教学方式。换言之,将传统口耳教学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起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发掘传统口耳教学潜力,使教师、学生、教材等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在教学理念上,潜移默化地将语音学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中,循序渐进地主动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并通过传授学习策略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纠正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补充

普通话口语课的现有教材在功能项目选取与排列、语音训练内容的编排等方面还是很经典的(程相文,1996)。最重大的问题是由于出版年代较早,教材内容显得过于陈旧,未能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鉴于此,教学实验一方面保留了部分交际功能会话及课文朗读、语音练习等;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热点话题讨论,作为语音训练的一种更具现实性的方式也推出了社会热点主题词语。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展开教学实验的普通话培训12周班每周有4次口语课。所用教材为《汉语普通话教程(口语课本)》(张辉,1997)第一册。具体教学安排见表2。口语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交际功能为核心的对话、课文以及相关语音练习;以题材为主轴的口头表达,以及热门话题讨论;以语音强化为目的的语音训练。

2.以交际功能为核心的对话、课文以及相关语音练习

这一部分涉及的主要交际功能包括:打招呼、问候;约会、邀请;打算、愿望;建议;询问;称赞、夸奖;劝慰、禁阻;欢迎、感谢。此外,还准备了若干备选交际功能同意、反对;推测;喜欢、厌恶;委托、承诺;道歉。为了更好地突显一定的交际功能,我们也对交际会话和课文进行了调整,比如:问路、购物。

教学要点一方面体现在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上。就话语内容而言,口语表达有时具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也就是说表达形式具有模式化特征,比如在询问姓名时可使用“你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您贵姓、您怎么称呼”等。

就话语形式而言,口语表达有时具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内容,也就是说表达内容具有程序化特征,比如进行邀请时通常会遵循以下程序:(1)介绍或引入邀请事件的背景,比如要求他人看电影前会介绍电影的精彩之处等;(2)询问被邀请者的意向、兴趣,或者询问被邀请者是否有时间;(3)以适当的形式提出邀请;(4)在邀请被接受的情况下,进一步商量具体细节,比如见面时间、地点等;(5)在邀请未被接纳的情况下,以适当方式作出回应,比如表达遗憾之意等。

实现邀请功能的上述环节可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完成。比如在询问时间上是否允许时使用“你有空儿吗、你有时间吗、你有事儿吗”等。

另一方面,教学要点也体现在表达风格上,具体体现在:(1)表达语域(register)与文体风格(style),比如正式(formal)或者随意(casual)等;(2)表达语气之强式与弱式;(3)询问策略之委婉与直白。

3.以题材为主轴的口语表达以及热门话题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交际功能、并打下一定语音基础的同时,教学实验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求表达内容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首尾呼应。我们通过经典范文与学生自己的范文来展示具体表达技巧,比如首尾呼应等问题。

(2)要求表达形式语法正确、词语恰当、语音标准,语速适中、语流自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表达中的语音技巧等,我们也补充了一些最常见的语音要点,比如表达手段的运用可以包括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表达中义群的掌握等。

(3)要求语言口语化,减少或避免欧化长句,多使用短句;尤其针对粤语背景的学生,特别提醒注意普(通话)粤(语)的语法差异以及词语差异。

(4)要求注意针对不同题材的表达内容的表达技巧。我们不但选择了若干不同题材的内容着重练习,并且还精心准备了表达相关题材的范文让学生去学习,比如记人、记事、谈感想等。

此外,本实验课还就若干话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了相应的主题词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国内的热门话题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相关表达。其中的热点话题与主题词语都根据现时情况做即时更新,比如2008年的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

教学实验根据以往教学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挥的、与中国相关的适当话题,由学生自主介绍背景并进行课上自由讨论。一些比较成功的话题包括女大学生婚后是否应该回到家里,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日在中国,特长培养、专业抉择等中小学教育与儿童成长问题,经济危机、个人压力与心理调适,地震等自然灾害、慈善捐助与个人幸福等。

3.以正音为核心的语音强化训练

在将基本交际功能学习、口头表达与热门话题讨论交叉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口语实验课在不同阶段还穿插展开有针对性的、以特定目标为主的语音训练。这些训练以多种形式进行、以不同内容为学习材料,主要是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语音。

(1)以纠正学生语音缺陷为主的诊断与纠音练习,是基于对以往的粤语背景学生的常见语音问题设计的,并且给出了鉴别学生发某个音素或者某组音素的字表与词表,比如声调、声母“n”和“l”等。

(2)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阅读训练,针对不同语音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发音问题鉴别功能。比如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53号等。

(3)以提高学生掌握表达、阅读时的节奏感为主要目的的故事朗读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节奏,并且主动利用节奏的快慢、舒缓等实现特定的表达功能,比如古诗词朗诵等。

(三)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在既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课上和课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施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诊断、反馈、强化教学方式。教学实验将语音学习融入日常的口语课中,并在互动式的口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语音问题给予全方位的反馈与指导。我们主要通过课外的阶段性测试与课上的实践性任务对学生的语音学习进行诊断、反馈、强化。

1.阶段性的课外诊断测试

教学实验利用录音笔、电脑等多媒体工具,在课外对普通话12周班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并且做针对性的反馈。每个学生的诊断测试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测试时间是在每天上课前或者在中午休息时间。诊断测试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录音,并且要录音。教师在测试时要记录学生的问题;之后,教师再通过听录音来全面分析、评价学生的语音水平。

首先,在开课后的第一个星期内做诊断测试A,主要目的是甄别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的能力,测试对象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含轻声)、语调等,测试方式包括朗读单字、双音词以及简单句子等。

通过诊断测试可以总结粤语背景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以及个别学生的突出问题,再根据学生实际语言水平与具体发音情况有所选择地进行反馈,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尽早适应教学方式、明确自身的突出问题。比如,通过测试A发现,个别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海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培训;为此,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常用汉字表、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照等资料,帮助学生找到快速学好拼音的方法,比如利用拼音输入汉字等练习。

此外,为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开始,利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背景信息,包括个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的具体业务,个人兴趣爱好或今后就业意向,是否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普通话培训,近期是否有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向等。教师尽快了解学生个体的以往语言经历、学习目标等,制定、调整教学的总体计划、细节安排。

其次,在5~6周之际做诊断测试B,主要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了解学生前四周学习的效果。阶段性诊断式测试综合考察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包括朗读双音词、多音词以及复杂句子等。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诊断式测试B,教师既要总结普遍性问题,也要重点分析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即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教学的反馈,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个别反馈,并且提出改进建议、适当给予具体指导,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也便于在有需要时调整教学安排。

在学习指导之外,还要注意学习态度、信心等个人因素。比如对于语音学习困难较大的个别学生给予个别指导,主要问题是平卷舌“s”“sh”等声母不能听辨,“j、q、x”组声母不能正确发出等,这样就使得语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本能跟上全班的水平,也避免了这样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学习。

最后,在学习结束时进行成绩测试,考察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可以作为学习的最后结果,也可以与之前的普通话培训12周班的学生做横向对照,并以成绩测试来全面衡量教学总体效果。由于测试试卷内容相同,授课内容相同,只是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测试试卷包括两种,诊断测试用的试卷A、B与结课时的成绩测试试卷。测试内容来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04)、《汉语普通话教程(口语课本)》(张辉,1997)、《汉语普通话教程(语音课本)》(刘广徽,1997)。诊断测试项目包括朗读字、词、句子等。成绩测试项目还增加了“就所给话题说一段话”。

2.课堂上的实践性任务

在教学实验的不同阶段为学生布置课堂上完成的阶段性语音实践任务。教师不但在课堂上有即时性讲评,而且在课外进行个别指导,指出问题,提出具体改正手段。此外,在此后的教学中还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与强化。

学生的阶段性语音实践任务包括:第一阶段为1~4周,语音学习侧重字、词,练习寓于课上口语学习中。第二阶段为5~8周,语音学习侧重句、段。课上口语学习中增加专门的短文阅读练习。短文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基于课文改写的段落。在学生同意下利用录音设备记录,以免增加学生压力,也便于课外给予学生反馈。第三阶段为9~12周,语音学习侧重成段表达的自然、流畅。课上口语学习中,增加学生自己选定题目并可以事先做一定准备的自由表达练习。在学生同意下,实验课对学生的课上自由表达练习进行录音,或者辅以录像,以便对学生进一步做语音指导。课上自由表达练习题目主要来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话题,对学生的要求同样参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3.反馈

从普通话培训的教学手段看,现有的以口耳为媒介的教学手段在课上可以给予学生即时的指导,但是,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不能保留到下课后的练习中,也不利于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进行回顾式总结。

为此,除了上述阶段性的诊断、反馈、强化教学方式以外,教师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有很强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与强化。相关教学设备包括MP3录音设备、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此外,引导学生间展开相互监控、纠正、强化,设立学生互助小组。比如,在课上,教师即时反馈与纠正,之后持续强化。再如,在课外,教师一对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指导。这样不但可以挖掘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语言素养等开展有针对性个别指导的潜力,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自我监控、自我纠正的自学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

(四)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上,潜移默化地将语音学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并且通过传授学习策略而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纠正的能力。首先,教师适当传授语音知识,将语音知识零星融入课堂口语学习中,并潜移默化地介绍语音学习方法,比如对比方法与最小对立体、正则元音与口腔舌位图、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语音学习意识,发挥语音学习的自主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次,对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举办语音知识讲座。另外,传授一些可行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利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等倡导自主学习,利用语音处理软件cooledit等倡导自我监控学习。

五、结语

本研究的普通话口语实验课在课内和课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诊断、反馈、强化教学手段,提高粤语等方言背景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语音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纠正的自学能力,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普通话教学的互动模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

(本研究获得北京语言大学项目“普通话口语”[项目编号:D100204]的资助,特致谢意。)

参考文献:

[1]程相文.论《汉语普通话教程》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6,(3).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纲要[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韩玉华.香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中几种常见的偏误分析

[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4]韩玉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香港人普通话中的词汇偏误问

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5]李明,石佩雯.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

版社,1986.

[6]李行德.广州话元音的音值及长短对立[J].方言,1985,(1).

[7]林露.粤方言背景学习者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实验研究及教学对策

[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刘广徽.普通话培训教程·语音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7.

[9]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1.

[10]张辉.汉语普通话教程·口语课本(1)[M].北京: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1997.

[11]朱彤,张辉.汉语普通话教程·口语课本(2)[M].北京:北京

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12]港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15年增加65倍,2011年5月31日下载自:

?coluid=1&kindid=0&docid=101716314&mdate=0531204054

(宋刚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100083)

上一篇:与梯级序列相关的句式浅析 下一篇: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资料的英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