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教育(3岁)

时间:2022-09-01 12:47:49

危险教育(3岁)

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的最大期望。但是周遭的危险时刻都在。如何应对?

宝宝快速奔向台阶、宝宝伸手去摸插座、宝宝抬脚去拿菜刀……种种场面真的让人吓出一身冷汗!小家伙安全意识这么薄弱,怎么办?看来,危险教育不能再迟疑!

危险教育的必要性

宝宝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提升,学习自我保护之前,一定要了解什么是危险,帮助宝宝认识危险,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了解如何避开危险,是这一年龄段至关重要的任务。

当宝宝有了一定的危险意识,会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区域,专门存放“贴”有警示牌的事物,当在现实中遇到的时候,会直觉反应地走开,或者向父母求助,这对宝宝的自身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危险教育经验谈

虽然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但对于年纪尚小的宝宝来说,还是要有兴趣的融合,让宝宝能在浅显易懂的快乐中获取知识。

影音教育 宝宝对于图画、声音的接受能力很强,收集一些警示标志,比如不准触摸、不准踩踏、红灯停绿灯行等,配合你的动作与易懂的语言,帮助宝宝了解它们的意思;收集各种急救车的叫声:警车、救火车、救护车等,让宝宝熟悉这些声音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将各种急救号码110、119、120用夸张的字体写出,贴在墙上。

生活实践 和宝宝一起制作红叉叉的标志,然后一起贴在存在危险的地方,比如插座上、装有药品的抽屉上、厨房刀具处、阳台栏杆处等等,告诉宝宝,这些地方都是存在危险的,会弄伤宝宝,所以不能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告诉宝宝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配合实际的场景,有助于宝宝的理解。

自制信号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危险因素,比如烫伤、扎伤、夹伤、咬伤、摔伤等等,可以把这些危险都用信号表示出来,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练习,让他慢慢习惯你的手势。烫――使劲甩手,用嘴吹,表现出疼痛的样子:扎――用一只手假装是针,扎在另一只手上,哭泣:咬――张大嘴假装咬手,哭泣。

榜样作用 要想让宝宝尽可能远离危险,身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比如不去碰装着热水的水杯、开车的时候给宝宝和自己系好安全带、过马路不闯红灯等等,让宝宝亲身体会到你的言行举止,慢慢地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

随身锦囊 在宝宝的小包包里放一张安全便条,上面写上家里的电话地址、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还有急救电话110等,教导宝宝有危险学会求助,虽然还为时尚早,但尽早建立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态度积极 在灌输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不能采取恐吓、藏匿的消极方式,比如吓唬宝宝:“再拿剪刀,小手就会流血了!”最好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把剪子拿出来给宝宝看:“剪刀尖尖的,能剪东西,但是宝宝还小,不小心会碰到小手,会疼的,所以我们长大了再用!”

保卫环境 危险教育是帮助宝宝形成一种安全意识,避免一些宝宝能力范围内的危险,而有些危险可能已经超出了宝宝的能力所及,比如火灾等,所以要定期检查周围的安全环境,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上一篇:大话胎梦 第2期 下一篇:惊声尖叫(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