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时间:2022-08-31 10:47:05

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适应工程建设的发展,也为了提高现代化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品质,工程机械管理问题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工程机械是实施现代化建设工程的重要手段,其特点就是机械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同时大型施工机械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和人身安全的伤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机械特别是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提高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从而避免对施工建设、监控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关键字】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施工机械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工程的良好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施工机械还是工程建设的支撑。因此,施工机械对保障建设工程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建设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不仅仅要提供高质量、高性能、高科技的施工机械设备,还要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取决于管理人员和管理环境。加强建设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对于建设工程来说意义重大,而如何进行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就成为了建设工程机械管理的重中之重了。

二.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合理是影响设备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机械有露天作业、技术结构复杂、投资额较大、工地流动性大等主要特点,管理跨度和难度比较大。如果一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1万小时,使用合理会延长上千小时,使用不合理将提前报废。因此,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注意油的的质量和数量;受任务变化和自然条件影响时,必须停机封存,妥善管理,严防风吹、日晒、雨淋,造成锈蚀和损坏,减小设备的自然损耗;严防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更是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在每项工程结束后,设备要按要求进行严格的保养、维护,让设备保持良好的性能,减小自然损耗,既为下一项目投入使用节约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又节省了维修时间,确保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连续性。

2. 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影响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组织保证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机械设备管理体系。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但在施工生产中,却普遍存在着项目管理班子的设备知识欠缺,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在施工中往往只重视工程进度,对工程机械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安全却没有足够的关注。导致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粗放,日常维护失控,没有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先进性的优势和效率。所以说,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专业管理跟不上,也是很难提高效益和确保安全。

3.施工机械的经济分析不重视且维修手段落后严重影响设备效益

大部分企业由于顾及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往往忽视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都采取出现了问题再维修的方式,造成了很多设备的安全隐患,对设备安全管理是一大挑战。设备管理人员如对设备故障及老化现象不能够及时发现、修理和预防,最终会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中,一些管理者只注重项目的短期效益,为了节约直接成本,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进行带病使用;也有个别维修人员为抢时间或图快了事而不进行认真维修,更有甚者,只要机械能运转就交差了事,不检查、不诊断设备故障隐患,结果导致了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小者影响工程进度,大者造成伤亡事故,大大降低工程收益不说,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最后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4.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式不适应现代建设需要

随着机械设备的推陈出新,设备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大,这就要求管理者、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不断变化,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但是,由于施工人员长期处于施工现场和不断流动的特点,制约了他们的快速进步。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大量的机械,经过长期工作运转,已经磨损严重,却不能发现问题所在,不了解设备的生命周期,造成安全隐患或效益流失。加强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改造更新等管理,既是在设备全寿命周期内获得最大利益的需要,也是确保设备安全性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创新。

三.提高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分析

1.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必须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全面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全寿命周期内统计设备使用、维修、改造和安全等方面的记录,建立设备使用档案。三是实行绩效制度,充分发挥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保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必须严格执行常规的设备管理制度,即:实行“三定一包”制度(即定机、定人、定岗位,包维护);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定期保养、合理维修等方法;强化设备的隐患、故障和事故管理等等。

2.增强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首先是要按企业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各级单位或设备管理人员的内外培训教育计划。在以内部培训为主的前提下,积极派员参加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设备管理、操作、维修等各个层次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还要做好使用中的各种详细记录,特别是大型、关键设备,不但要包含每次维修保养、换件记录,而且要包含日常运行状况和工作量,记录工作时间、停歇时间或故障时间等,以便准确分析、判断机械故障,及时解决故障,消除设备安全隐患。三是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从业备案制度,适时举办相关各类培训班,严格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积极参与各级设备管理协会的相关培训和现场交流管理活动,充分吸收民间协会中行业精英的先进理念和知识。

3. 加强对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管理力度。各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机械设备租赁、特种设备安拆等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要有机统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建设指挥部、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支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必须服从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可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抢险救援的需要,进行区域内统一调配,切实增强应急救援成效,努力降低事故损失。

4. 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把产品说明书、安拆和使用方案、控制措施中的主要事项、危害因素的控制要点向现场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必须由设备管理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型机械设备还需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或直接操作,要求现场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班组长和所有班组员工都必须接受书面交底,每个接受交底人在了解、熟悉相关要求后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在施工管理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自觉规范操作和管理行为,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努力消除不安全行为。

四.结束语

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工程的规模发展而不断扩大,机械设备的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体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发展,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并且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这个课题必将向更深更广的范畴探讨。

参考文献:

[1]郑彦荣 强化管理 管用结合 发挥机械的最大效益――浅谈项目路面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09-01中国会议

[2]孙医 浅谈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河南省建设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2005-09-12中国会议

[3]谷瑞奎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2010-01-20中国会议

[4]陆志远 建设起重机械安装检验机构行业确认工作的探索中国建设学会建设施工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2012年会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经验交流会会刊2012-09-19中国会议

[5]许程洁 基于事故理论的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12-01博士

[6]李成华 基于流程与实施的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西安建设科技大学2009-12-01博士

[7]建设部发出关于宣传和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通知 建设安全2004-01-15期刊

[8]杨修志; 宋汉乾 加强筑路设备管理 发挥机械最大效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01-30期刊

上一篇:周转物料物流预算编制工法及具体操作 下一篇: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