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8-31 10:28:39

设计数学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摘要:数学活动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的课堂形式活泼、自由,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设计不当的话,往往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何使数学活动课真正实现其教育意义,成为培养数学“双基”的良好“场所”,笔者就此做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62-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很多老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老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时老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追求表面热闹,有些甚至过于饱和,将活动引向歧路,甚至出现老师无法控制的窘境。

我听过一节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分的认识》。由于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本课的知识点繁多而杂碎,执教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猜谜语。(录音播放了4个有关时间和钟表的谜语,虽然学生经过思考最终都猜出来了,但是花五分钟时间用不同的谜面打同样的谜底,显得重复。)

(2)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自带的各式钟表。(学生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像小猫、小狗、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就发出鸡叫、狗叫的,还有的放在桌上就不停地摇动和点头的,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

(3)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钟面。(由于学生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再加上学生徒手画圆的技能较弱,展示学生画的钟面时竟没有一个是基本准确的,甚至还有很多学生画的是小猫、小狗。)

(4)认识1分,通过静坐、测脉搏、数数、跳绳等活动体验1分。(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同时开始活动,结果数数组有的数得很快有的数得很慢互相干扰,测脉搏组好多学生找不到脉跳处以至汇报时闹了很多笑话,跳绳组的两个代表跳到半分钟时就满头大汗直喘气实在跳不动了,在这么热闹的活动中,静坐组还能静坐吗?)

(5)认识1时,通过上课、课间休息等多媒体画面体验1时。

(6)认识几时几分,让两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看出几时几分的。(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老师只叫了两个优生口答一带而过。)

(7)学生拨学具种。(老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说时间互相拨。)

(8)比赛修钟表(把标明时间但缺少时针或分针的钟面添上指针,看谁修得准修得快。)

(9)排序――合理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选择了8个同学戴上写有时间的头饰到台上排序并说一说这个时间该干什么,这个活动花费了将近十分钟,但活动的目标与本堂课有多大关联呢?)

(10)故事“时光老人来做客”。(略)

我以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但不可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事实上,数学的学习不都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的,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数学活动课。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活动的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语)。

上一篇:由长信宫灯和烟囱所想到的 下一篇:巧学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