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乐”起来

时间:2022-08-31 10:06:22

一、问题背景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能使幼儿了解音乐知识、技能,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能使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幼儿的音乐修养水平远不及成人,还不能像成人一样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长时间主动地让自己沉浸在音乐欣赏中。因此,音乐欣赏活动一直是幼儿园课程中较难解决、较难驾驭的部分,也是较薄弱的部分。

为此,我大胆进行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尝试,反复实践后我发现:问题一:活动枯燥乏味,孩子兴趣不高。活动中老师过于强调作品的结构、音乐要素(简单音乐知识、技能),老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听,非得让孩子从抽象的音乐中,听出点儿成人所想的东西来,把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在活动中处于被动懒散状态;此外,老师的提问也过于宽泛,如“你听到了什么?”“听了,你有什么感觉?”当孩子们正烦躁于被动接受时,又要面对这种宽泛的提问,于是他们也只好天马行空地乱说一气,活动有效性可想而知。问题二:“疯玩”一气,毫无目标。活动中老师为了强调所谓的情绪体验与情感表达,但又毫无策略地对孩子肆意放手,结果在“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的语言支持下,孩子们开始忘乎所以,此时他们为之兴奋的动作和情感展露,并不是对音乐的反应,而是对搞怪、故意逗乐的单纯动作所产生的反应,最终导致活动失控,使得活动有效性、活动价值受到质疑。

二、设计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适当的指导。

许卓娅老师也曾指出:音乐欣赏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其中,运动(特别是大肌肉的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幼小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可见、可控、外显、参与性音乐操作活动,应是倾听、欣赏活动的主要伴随方式。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我渐渐悟到音乐欣赏活动的一些内涵和方法,原来,音乐欣赏可以是这样的!

三、活动实录

(一)情境引入,让“耳”动起来

师:猫小姐为了捉老鼠,常常早出晚归,与朋友很少见面,为了方便与朋友联系,她买了一台留言机。这不猫小姐刚到家就听到一则留言1:噹~噹~噹~您好,猫小姐,我是森林主管,特地邀请您参加我们森林里的美美舞会。舞会要求是:只要您能和舞伴随着音乐自然舞动,并在找到下滑音时美美地拉长身子,秀一下就OK啦!这是舞会的音乐,您先练习一下吧!期待您美美的身姿哦!再见!嘟~嘟~嘟~

【此时的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兴奋,于是我进一步地引导。】

师:要是请你去参加舞会,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幼:我会很高兴。\哇~我最喜欢跳舞了……

【孩子们的情绪被慢慢地激发起来了!】

师:嗯!猫小姐也跟你们一样高兴,可她不会听音乐呀!咋办呢?

幼:练呗!

【当大部分孩子正在想办法时,这个轻轻的声音却像拨开云雾的阳光一下刺激到我的神经!对呀,不会就“练呗”,我们所有的活动又何尝不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呢?干嘛非得把孩子牵引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路上,非得让他们立马说出“我们帮助它”诸如此类的老师设计好的台词呢?“不会就练呗!”多么镇定的回答!当我惊讶于孩子们无意间的话语竟会如此精辟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思考,这不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地实践怎样由“不会”到“会”的变化过程,以及在面对“不会”的新事物时,所需要的镇定品质等等,这些都正是我们教育所要传递的信息。】

师:嗯!不错!我们学任何东西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听音乐也是一样,就是要不断地听呗、练呗,就会越来越棒了!

师:那猫小姐跟谁练呢?

幼:找一个老师就行啦!找森林里的朋友学……

师:嗯~方法多多!你们听音乐很棒的,愿意给猫小姐当老师吗?

幼:非常愿意!

师:那我们和猫小姐一起练一练、听一听,这是一曲什么样的音乐?

(二)仔细辨寻,让“心”动起来

1.找“准”下滑音。

师: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做什么?

幼:我想到了跳舞\很快乐……

师:为了让猫小姐成功参加舞会,根据舞会的要求,我们首先可以帮猫小姐做点什么?

【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帮助猫小姐的法子一大堆,但是都没有和老师的问题“根据舞会要求,要怎么帮猫小姐?”来说,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回答,看来孩子们对之前的留言没太在意。考虑到孩子们没有仔细倾听而对留言要求不明确才导致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同时,我又不想打断他们正在探寻的兴趣,于是我提议——再听留言,让孩子们在留言中去发现问题,找寻答案。】

师:我们再听听留言,到底可以先做些什么?(播放留言1)

师:需要找到什么?

幼:下滑音!

【“下滑音”这个词对孩子们来说本身就很陌生,怎样才能让“下滑音”与孩子们不再陌生,让他们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理解诠释“下滑音”,而不是老师硬给灌输的。思来想去,就先从“下滑”的感觉入手吧!】

师:下滑音?猜猜下滑音会是怎样的或什么感觉的声音?

幼:像这样呜儿~

幼:就像滑滑梯的感觉,呜儿~

师:很有道理诶!那谁来示范一个下滑的声音。

幼:“噹”。

师:这个声音有没有下滑的感觉?

幼:没有。

【看来孩子们对“下滑”的含义理解到了,但是在表达“下滑的声音”时,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声音的下滑感觉。于是,我又把球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来讨论、辨别解决声音“下滑感”的问题。】

上一篇:孙陶然 拉卡拉创始人等 下一篇:玩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