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山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的追溯应用实践

时间:2022-08-31 09:47:59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山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的追溯应用实践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社会各界对食品质量和可追溯性的关注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实施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意义。对食品产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以及召回制度已经成为全球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市场诚信的缺失。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些是对人体无害的健康食品,而生产者由于分散经营,产品无标识,出现问题也难以追究责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我国食品加工的整体运作效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加工,贮运到销售全过程的食品跟踪与追溯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建立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才能实现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而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

近年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各地方分支机构一直致力于开发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并在我国食品行业推广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以山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的追溯应用实践为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山东分中心联合当地龙头企业,采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开展了农产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的研究。该系统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扩大食品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标准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最终推动社会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该系统为生产者,检验者,监督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满足多用户,多角色,多权限的同时使用需求,为山东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山东分中心在协助企业开发内部生产管理系统和超市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借助山东“金质工程网络平台”,初步建立了全省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以商品条码标准体系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动态的、权威的食品质量追溯信息,实现了农产品单品质量信息的跟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由企业端管理信息系统、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平台和超市端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

首先,企业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农产品单品质量信息的跟踪。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在整个蔬菜供应链环节中起到主导作用。蔬菜生产企业采用商品条码标准系统对蔬菜贸易项目,加工原料的来源、包装信息,物流信息以及企业基本信息进行标准化的编码,从而实现对蔬菜从种植,收购到加工包装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套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程度,方便企业管理,还能为追溯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关键的安全信息。企业通过实施追溯提高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第二,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平台主要接受企业端,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监督,分析和过滤,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信息,为追溯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形成基本信息库,构成监管平台的核心内容,最终为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

第三,超市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超市端查询系统主要为广大市民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每包蔬菜上的追溯码,准确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施肥和用药情况、加工企业,加工日期、检验信息等各项数据,为广大市民提供真正的“放心菜”:同时,消费者、企业及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来查询食品的相关质量安全信息。

山东食品安全追溯网络初具规模

山东是我国食品生产和农产品出口大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位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四分之一,出口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山东的实施对于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山东分中心开发的食品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具有食品追溯,预警及召回,消费导航、政府监管等多种功能,可用于对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领域的食品安全追溯。

以蔬菜为例,在种植过程中全面推行田间档案管理,施肥用药、采摘时间、检验化验、经销商等信息都记录在册。借助于智能电子标签技术,上市蔬菜都被赋予了一个唯一标识作用的追溯码,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消费者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或超市终端查询机,查到自己购买的蔬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从而实现食品全过程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截至目前,山东“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在青岛、济南、寿光等地的数十家禽肉、蔬菜、水产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在部分城市超市装有配套的食品安全追溯终端查询机。山东食品安全追溯网络初具规模。

山东寿光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共有20多家农户为其提供蔬菜,统一以

“田苑果菜”品牌在超市销售。公司为每家农户分配了一个代码。各家农户的蔬菜分开包装。农户将蔬菜送到公司,公司首先扫描农户卡上面的条码,然后为该农户分配蔬菜产品批号。该系统已经在寿光田苑果菜有限公司正式运行,并在潍坊佳乐家超市的两家门店安装了超市查询机。通过培训其员工,田苑果菜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管理逐渐步入正规化,提高了蔬菜进销存的管理效率。超市查询机运行正常,能够正确识读追溯码。消费者对于贴有追溯码的蔬菜非常感兴趣,都表示更倾向于购买可追溯的蔬菜。

寿光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主的食品企业。是国家质监总局在全国设立的蔬菜安全质量追溯系统的试点。公司自有基地200亩,与农民合作500个蔬菜大棚共同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对蔬菜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购买及消费的全过程逐级编码,保证在各环节中能唯一标识某一包装单元蔬菜,做到数据从起点到终点的一致性,从而达到无公害的全面质量控制。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也受到了国家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2005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农业部等领导分别参观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示范单位田苑果菜有限公司。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市场诚信的缺失。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些是对人体无害的健康食品,而生产者因为分散经营,产品无标识,也难以追究责任。在当前情况下,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些是对人体无害的健康食品,而生产者因为分散经营,产品无标识,也难以追究责任,企业作为明确的市场责任主体,可以以自己的信誉来监督生产者,并以此向消费者担保。我们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

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纪录制度,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猪,牛,羊耳标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在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中要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场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建立食品安全承诺制度。

蔬菜安全质量追溯系统是基于商品条码统一标识系统创建的蔬菜标识编码管理体系,以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为数据采集手段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能够使蔬菜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购买及消费的全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绿色蔬菜的质量控制。

此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其他食品追溯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如在牛肉产品追溯上,和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的成功经验相似,牛肉产品的安全追溯同样卓见成效,引来众多良好反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追溯指南》。该《指南》为牛肉制品生产企业提供质量追溯的解决方案,指导企业在牛的屠宰,分割等过程中建立标识体系。每个牛的主要部位在分割后都会贴有一个条码标识。通过该标识就能快速查询到该块肉的一些信息。如:分割时间、牛的品种。产地,检疫情况等。目前,牛肉“身份证”已在国内外通行,备受关注。为牛肉加贴”身份证”,不仅可以优化养殖条件,更有利于突破国外相关绿色壁垒,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质量管理控制。

采用国际统一的商品条码成为大势所趋

从国际的形势看来,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样是刻不容缓。欧盟,美国早已率先提出建立一个系统,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进行跟踪和追溯。欧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欧盟内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都要具有可追溯功能,以保证饮食安全卫生。同时要求出口到欧盟的肉类产品从2005年1月起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该法令实际上对食品制造业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国外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

在2005年1月20日召开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建立一个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物品编码系统,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这一议题得到了参会各国编码组织代表的普遍响应,并很快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这对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所言,加入WTO之后,我国将有更多的食品出口到欧盟,美国,为了符合欧盟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要求,更好为出口服务,促进我国食品质量提高,增加食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发挥商品条码统一标识系统的全球统一,标准通用的优势,尽早实施跟踪与追溯制度。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推行的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安全追溯体系满足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从生产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同时又满足国际上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现行市场准入方面对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基本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条码技术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易腾迈助力Washington Fruit & Produce公司升... 下一篇:Intertek:开创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