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时间:2022-08-31 09:46:03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 选取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采用自拟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取logistic回归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治疗依从好者68例,占54.84%;治疗依从差者56例,占45.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配合程度、社区服务、药物副反应、经济条件、护患关系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

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复发率高,患者需实施长期的药物治疗[1]。这就要求患者应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巩固疗效,预防该病的复发。但一般而言,患者很难维持治疗。而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多且复杂,因此,探讨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52例,女72例,年龄18-66岁,平均46.5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诊断标准,且精神药物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由3名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对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填写。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用药情况、药物副反应、护患关系、经济状况、家庭配合情况、社区服务等。124例患者全部成功取得完整资料。

1.3评价标准 治疗依从性:①依从性好:住院期间主动接受治疗,能长期按医嘱按时按量维持用药,定期复查;②依从差:住院期间被动接受或拒绝治疗,不能按医嘱按时按量维持用药或拒绝服药,不定期复查或不复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124例患者中,依从性好者68例,依从性差者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药物治疗种类、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等方面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家庭配合程度、经济状况、药物副反应、社区服务、护患关系等方面差异显著 (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脑神经功能病变等有关。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进展,其治疗疗效得到提高,但复发率仍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维持治疗时间短或根本未能维持治疗。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得极为重要。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维持药物治疗的情况,依从性是保证医疗疗效的前提条件,也是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的决定条件。而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进行了不断研究,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不同患者的依从性其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包括患者本身因素、医生、治疗环境、社会支持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副反应、经济收入、杜区医疗服务、家庭配合程度及护患关系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而通过logistic回归法进性以上相关因素分析,尤以家庭配合程度、社区医疗服务及护患关系因素与依从性最为密切。因此,要从影响因素着手,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首先,在治疗起始,就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适合治疗措施,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向医疗机构及政府呼吁出台相关保护性政策,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功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经济资助,改善预后。其次,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社区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以及随访,普及精神知识宣教,以使患者及其家属获知精神病是能够控制的,且可通过维持治疗减少复发使病情保持长期稳定,使其认识到治疗目的及遵医嘱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持续健康教育,以取得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及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再次,应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和谐的关系,相互之间加强沟通,给予正确的用药、心理及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且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复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有效预防或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朱永鑫,马瑶,墨伟静,赵丽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调查及其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88-189.

上一篇:探讨抑郁和焦虑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 下一篇: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