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糖尿病治疗心得

时间:2022-08-31 08:26:59

婴儿糖尿病治疗心得

患儿,男,16 d,因发现血糖增高16 d 入院,患儿系第2 胎第1 产,足月出生,出生体重1.8 kg,否认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1、5、10 min Apgar 评分均为 10 分。生后因“体重低”入当地医院诊治,治疗期间血糖进行性增高,查胰岛素水平低( <0.2 μIU/mL) ,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明显好转。父母亲体健,家族中无糖尿病史。

入院体查: T 36.8℃,R 40 次/min,P 128 次/min,体重 1. 85 kg,消瘦,反应较差,哭声弱,无,前囟1. 0 cm ×1. 0 cm、平软、张力不高,呼吸表浅不规则,双肺未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皮肤欠红润、干燥、弹性差,皮下脂肪菲薄,腹软,肝脏肋下1. 5 cm、剑下 1 cm,脾未扪及,未触及肿块,脊柱外观无畸形,四肢肌张力稍低,原始反射引出较弱。视网膜筛查未见异常。腹部 CT 未见异常; 头颅MRI 示除双侧额颞叶脑沟稍宽,脑外间隙稍增大外,余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 -2°。血常规示 WBC 5.8 ×109/ L,N 26% ,L 53. 2% ,RBC 3. 5 ×1012/ L,Hb 98 g / L,PLT 432 ×109/ L,CRP <1 mg / L; 胰岛素抗体检查示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胰岛细胞抗体( ICA) 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均为阴性; 空腹胰岛素0. 7 μIU/mL; C 肽 0. 03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 15% ; 血 气、肝 肾 功 能、皮 质 醇、甲 状 腺 功 能、TORCH、输血免疫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G-6-PD 酶活性下降2. 5 U/gHb; 小便常规检查示葡萄糖( ± ) ; 血糖水平波动在 1. 8 ~28. 1 mmol/L 之间。

入院诊断: 新生儿糖尿病(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 ; 新生儿 G-6-PD 酶缺陷症; 足月小样儿。入院后予以输血,加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按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及给药时间,床旁血糖监测每小时一次,餐前1 h 血糖 >12 mmol/L 及餐后1 h血糖 >15 mmol/L 时予以普通胰岛素 0. 2 ~0. 3 U 皮下注射。每天注射次数高达 8 ~9 次,血糖波动明显,波动于2.2 ~28.1 mmol/L 之间。以格列本脲进行诊断性治疗,但经过 2 周的格列本脲使用,患儿血糖仍波动于 2. 1 ~24. 1 mmol/L 之间,故考虑患儿对格列本脲不敏感,停用格列本脲。考虑血糖波动可能与早产儿配方奶粉碳水化合物成分有关,先后换用霭尔苏( 无蔗糖) 及腹泻奶粉( 100% 麦芽糖糊精) ,血糖波动仍较明显; 继而改为足月儿配方奶粉 120 mL每4 h 1 次,餐前30 min 及餐后2 h 床旁监测血糖,除明显低血糖( 血糖 <2.2 mmol/L) 时不予皮下注射外,均于餐前30 min 予以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从每次注射0.4 U,每天6 次,逐渐降为每次注射 0. 25 U,每天6 次,血糖波动于 1. 8 ~12. 9 mmol/L 之间,向家长充分进行床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的培训后,经过39 d 的住院胰岛素剂量调整,带普通短效胰岛素回家继续治疗,每次0. 25 U,每天 6 次皮下注射。出院后患儿血糖一直稳定在 3 ~10 mmol/L,普通短效胰岛素逐渐减量,至每次 0. 16 U,每天 6 次。目前仍继续用普通胰岛素治疗,体重增长理想,随访 3 个月,生长发育与月龄相符,神经系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 NDM 是一种罕见而治疗又十分棘手的内分泌疾病。本病有两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即新生儿暂时性 糖 尿 病 ( TNDM) 和 新 生 儿 永 久 性 糖 尿 病( PNDM) 。NDM 在欧美的发病率约为 1∶ 400000 ~450000 活婴,其中 TNDM 占 NDM 的 50% ~ 60%[1]。NDM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表明[1],TNDM 和 PNDM 在出生体重、发病年龄、胰岛素需要量、遗传背景等方面有明显不同。NDM 与 1 型糖尿病 HLA-DQ 遗传突变因子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无明显相关性,TNDM 和 PNDM 是两个不同的疾病范畴[2]。TNDM 的发病原因为胰腺 B 细胞发育成熟迟缓,常见于早产儿,TNDM 患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 的发病率约为 74%[3]。遗传学背景的研究表明,TNDM患儿 6 号染色体单倍体和父系 6 号染色体不平衡重复是发病的基因根据。提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存在易发生 2 型糖尿病的倾向[4]。PNDM的病因可能为胰岛发育不全,IUGR 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TNDM,未发现有类似 TNDM 的染色体异常,其临床表现和 TNDM 基本相同,但症状更严重,多有酮症酸中毒及尿酮体阳性,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对于 TNDM 患儿,胰岛素开始可静脉内给药,然后改为皮下注射或持续皮下输注。TNDM 的平均胰岛素治疗时间为 6. 5 个月,绝大部分在 18 个月前痊愈,个别达36 个月[1]。对于 PNDM 患儿,平均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较 TNDM 高,胰岛素给药形式与 TNDM相同,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使用磺酰脲类药物,血糖难以控制者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或基因治疗[5-6]。

本病例及抗胰岛素抗体均为阴性,故 NDM 诊断成立。根据患儿系足月小样儿,临床上无酮症酸中毒表现,判断其 TNDM 可能性较大,根据文献报道,有部分 TNDM 对磺酰脲类药物敏感,虽然我院目前没有基因检查的能力,但是我们还是予以格列本脲诊断性治疗,结果效果不理想,考虑该患儿对格列本脲不敏感,故停用该药。尝试过调整不同的配方奶粉,也尝试过缩短喂奶间隔时间,减少每次喂奶量,均发现没有明显效果。最后,根据外文文献报道[1],计算患儿每日奶量产生的热卡,根据1 单位胰岛素可控制 166 g 碳水化合物的公式计算,使用 U-10常规短效胰岛素,每0.1 U 控制16.6 g 碳水化合物,每0. 1 U 可以降低血糖 60 mg / dL( 3. 3 mmol / L) 计算出患儿总奶量所需的总胰岛素量,再配合每4 h 喂奶1 次,喂奶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在喂奶前半小时和喂奶后2 h 监测血糖值变化,如果喂奶前半小时血糖值小于2. 2 mmol / L则不予注射。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7],餐前血糖的安全范围为 100 ~180 mg/dL( 5.6 ~10 mmol / L) ,睡眠期血糖安全范围为 110 ~ 200 mg / dL( 6.1 ~11.1 mmol/L) ,应尽可能将血糖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比如餐前半小时血糖值为 324 mg/dL( 18 mmol/L) ,拟降至180 mg/dL( 10 mmol/L) ,则需降低144 mg/dL 血糖,需要 144 ÷60 ×0.1 =0.24 U 胰岛素。根据奶量计算全天大致需要的胰岛素量和每次的胰岛素量,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经过这样的治疗后,患儿血糖趋于稳定,波动范围逐渐缩小,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为8.4%,与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 6 岁以下儿童最佳糖化血红蛋白值在 7. 5% ~8. 5% 相符[8],而且体重增长理想。随访 3 个月,生长发育与月龄相符,神经系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通过该患儿的诊治,体会最深的就是 NDM 患儿在胰岛素的用量上较难掌握,且患儿多有食欲亢进、易饥饿,而其摄入的热量不仅要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要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发育的需要,故奶量不宜控制,由于各种奶粉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基本一致,均约为100 mL 含碳水化合物7. 6 g,故不管换用何种奶粉对患儿血糖的控制均无明显区别。热量还是应该按每日 100 ~ 120 kcal/kg 计算,以保证患儿体格及神经系统能较好发育,当患儿日龄较大时可将每日的总奶量分成 6 份,每 4 h 一次,监测血糖时间为喂奶前半小时及喂奶后2 h,血糖较稳定后可仅在喂奶前半小时监测血糖,每天6 次,测完血糖后即予以短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家长易于掌握。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患儿对胰岛素治疗的敏感性而调节药物剂量,尽量避免血糖过大波动,维持血糖稳定。经上述治疗通常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生长。

上一篇:幼儿白血病并水痘病例分析 下一篇:均匀化轻质拓扑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