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我们呼吁爱的权利

时间:2022-08-31 06:56:38

我们要呼吁的不是一两个青年 的问题,而是一类青年的问题,一个青年的社会问题。多年来,这个问题时时在折磨着我们。我们抗争过,但我们抗争的对手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世俗的偏见。在世俗面前仅靠我们个人的抗争是不可能取胜的。我们并不想得到怜悯和施舍,而是希望通过你们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所以,朋友们决定由我执笔向你们倾诉我们内心深处的秘密。

在这里,还是先让我告诉你们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吧。

在我的病残的朋友之中,有这样一位姑娘,1955年,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腿留下了后遗症,经过艰苦的矫正锻炼后,她现在只有轻微的跛行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察觉出她是个有残疾的人。她看问题深刻,举止庄重,待人真诚。由于她十几年不懈地自学,前几年厂里把她调到设计科工作,使她成为近50个设计人员中唯一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她爱生活,爱唱歌,心地纯洁得象个孩子。当她到了周围人都认为她该成家的年龄时,热心的大嫂大妈们便忙着给她介绍朋友,觉得这是在为一个可怜的残废人做件好事。然而,她是个有思想的姑娘,她并不想因为身有残疾而降低自己的感情,她不想仅仅找个能过日子的丈夫,而是希望有一个心相印的爱人。结果,一个又一个抱着“等价交换”目的的来者被她谢绝了。这下可惹火了那些热心的人,她们冷言冷语地说:“这孩子可真是的,还要什么志同道合的,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也不看看自己,能有个干活的帮手就不错了,还挑剔什么?”“就她眼高,看她将来怎么样。”她第一次痛苦地意识到,在人们的眼里,她不过是个处理品,一个不应该寻求爱情的“二等公民”。但是她认为,就躯体来讲她是不完善的,这一点不容她有任何选择。可她的内心却是纯洁的,美好的。她也有做人的自尊和人格。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她觉得,爱应该是平等的,真挚而纯洁的,爱应当建立在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她决定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和周围这些人头脑中的旧观念展开一场默默的决斗。

可是没有想到,她决斗的第一个对手却是她的母亲。母亲虽为女儿未成家而着急,但她并不理解女儿。做母亲的想打打女儿身上的那股“傲气”,便对女儿开始了精神折磨。母亲几乎每天都要找茬儿对她吵闹,用她身体的缺陷去辱骂她。她因公出差,母亲不给钱和粮票;她参加考试,教室里没有炉子,她只得穿上弟弟的短大衣,可母亲硬从她身上扯下来……母亲想以此来使女儿就范,好象女儿不愿草率凑成个家庭,便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女儿的心伤透了,她不过是在为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子争得一份爱的权利,却万万没想到连自己一直敬重的母亲也站在世俗的一边。可悲的是,母亲却 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女儿好,是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女儿无声地忍受了这一切,但后来的事情告诉她,这还仅仅是开始。

在她的工作和学习中,陆续有一些青年朋友和她交往。她是个理智的姑娘,她清楚地看到,这些人有的倾慕于她的长相,有的赞赏她的思想和见识,有的只不过把她看作一个女人。她发觉,就是那些曾经想和她相爱的人,最终还是会畏惧世俗的流言而和她分手。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为了爱情而和一个身有残疾的人结合。

多年过去了,她已深刻地意识到,这种世俗的偏见还牢牢地束缚着相当多的人,她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勇于追求爱情而抛弃世俗偏见的伴侣。她告诉我:“我这辈子如果遇不到一个知己,那么我就终生不婚,而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事业。”然而,不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都是被歧视的,尤其是女子。尽管她们说话做事格外谨慎,也难免会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她们常常会被看成不正常的怪人,常常要为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作些无聊的、折磨人的斗争。

后来,终于发生了一件几乎要把她击倒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她到办公室突击画图纸,直到一个同事(一个已婚的男青年)来敲门提醒她该回去了,她才知道时间已近12点,办公楼里的人都走了。楼下是近百层的阶梯,路灯又坏了,那位热心的男青年便扶她下了楼。谁知到第二天,谣言就传开了,到处是污秽的恶语。为什么世俗要这样和一个无辜的人作对啊!她一找到我就失声大哭起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这个庄重而自信的朋友悲愤得失去了常态。她不停地捶着我:“你说,难道我们非要尽成家的义务而没有爱的权利吗?难道病残是我们的过错?!为什么一些人世俗的偏见都把病残的痛苦一股脑地推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只身去承担呢?!”她悲伤地哭着,用双手抓住我的两肩没命地摇着:“你说,你说呀!”我能说什么呢?我该怎样去安慰她呢?编辑同志,假如她摇动的不是我,而是你们;假如她问的不是我,而是你们,你们该怎样回答她呢?你们该怎样回答我们呢?怪我们对爱情要求过高吗?这些要求不就是建立一个真正幸福的家庭所必需的起码条件吗?难道仅仅因为我们身有残疾,就一概被拒绝在爱的大门外吗?这种痛苦在折磨着许多病残青年。

编辑同志,我们也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我们也渴望获得爱情并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我们希望得到你们及社会的支持。

湖北 小 青

编者读后:

为了维护青年的正当权益,反映青年的呼声和愿望,本期始,我们开辟《鼓与呼》栏目,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及青年朋友的支持。

本期发表的这封来信,真切地反映了病残青年的心愿和苦恼。病残本身,已经给他们的就业、生活、学习等带来了许多不便,而在爱情及婚姻生活上又给他们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应该热情地支持他们为争取正常人所享有的爱情和幸福而向世俗偏见所进行的勇敢斗争。希望各地的共青团组织和所在单位的领导更多地关心这类青年,体察他们的心情,分担他们的苦恼,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上一篇:要心直口快,不要信口开河 下一篇:爱要爱“难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