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双桂堂布局及保护

时间:2022-08-31 05:30:57

重庆梁平双桂堂布局及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寺庙景观越来越向商业旅游方向倾斜,成为人们视觉艺术及身心休养的一种表现方式。重庆梁平双桂堂便是寺庙景观商业旅游的典型代表,下面笔者针对重庆梁平双桂堂景观布局及其保护进行探讨,从而诠释双桂堂景观布局背后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双桂堂,景观布局,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eople's ideas change of consciousness, the temple landscape more and more to the business travel direction, become a visual art and the mind and body to rest an expression. Liang of the Chongqing Shuanggui hall is the temple landscape tourism business representative in Chongqing, below the author Liangping dual landscape layout and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u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ual landscape layout the inherent logic.

Key words: dual, landscape layou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重庆梁平双桂堂又名“福国寺”、“金带寺”、“双桂禅院”、因其地竹林茂盛,别号“万竹山”。由明末清初高僧破山(1597-1666)创建。双桂堂占地约120亩,位于梁平县西南方十二公里处,处在四川东部的山间地带,气候温和、潮湿,在茂林修竹中已矗立300余年。是西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禅师学堂,禅学思想广播西南地区。双桂堂是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禅林之一,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学思想三位一体形成西南地区别具特色的寺观园林双桂堂作为寺观式的禅师学堂不仅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其景观布局本身也有集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本文以双桂堂景观布局为切入点,对其景观格局的形成内涵进行探究,试图解析双桂堂在三百多年的历时过程中其景观布局特征的内在逻辑,在历史演变传播中所展示的区位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意蕴,从而探讨如何对它进行保护建设,以期达到对当代景观设计传承及延展的目标。

一. 梁平双桂堂景观布局

双桂堂景观布局可从两方面阐述:纵向景观格局演化;横向景观布局拓展。从时间及思想历程的线性发展而言,双桂堂遵循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法则,既体现在景观格局构成、建筑营造法式、中国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之思、道家精神的“天人合一”;同时也体现在佛学的“空”的理念中[1]。双桂堂吸取了西南地区物质文化、民俗文化、气候地理因素、东南造园思想等的影响,这表现在双桂堂布局范畴的大小、宏观整体布局全貌,在时空中的位置中所展示的理念作用;双桂堂景观布局中的思维意识、地域环境的相关性为关注点。就中层理念研究来看,双桂堂景观布局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要素与视觉艺术等关系的的形成与宏观民族心理、微观个体意识有着必然的关联;从文化内涵而言既有宗教文化的体现,也有道家文化彰显;既有上层文化的官方意识,又有民俗、民风的理念灌注。是时、空、点系统思维的表现,同时也是斑块、基质、廊道的景观形成过程。

二. 双桂堂景观布局的空间构成关系

“无论是设计形态的运动,还是人在动态中观察设计形态,都会产生多变的空间”[2]。双桂堂空间布局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静止的空间即自然景观包括双桂堂外的桂溪河以及三百年前留下的古老植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而言,在双桂堂管辖范围内,自然景观从属于人文景观,为人文景观所支配,而人文景观则依赖于自然景观的作用,并以后者的存在为前提。从微观上说,景观与建筑的构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缩影,而建筑与建筑之间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大雄宝殿在双桂堂的位置及作用,既在高度上体现了其最高权威,也在体量上进行了诠释。这种地位导致的关系的不同与差异以其所承载的佛家权威的高低为其根本。双桂堂室外景观形式体现的是山地形式结构——由西到东的逐步升高、环山绕水的空间格局以及与正西方象鼻山的形式搭配和理念吻合,在宏观上形成了双桂堂道法于天的的中国传统,而中轴线的处理与环形格局的成型则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物化体现。在进行设计布局的整体思考中,遵循的是一种人的价值和“神”的理念在社会大系统中的整合,在这种布局的空间要素构成中,都与设计的“善意”密切相关.

三. 双桂堂景观布局特征及其本质内涵

从中国地大物博的地理位置上来说,双桂堂属于第二层级的山地地带。作为西南祖庭,位于中国核心文化区域,在上游的巴蜀文化、东部的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的影响下,在意识交流上都呈现了一种特别的地域特性。在空间的布置上继承传统园林的因地制宜,由前至后呈逐渐升高趋势。它不像平原的寺观园林那样处于众人瞩目的地位,也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名山古刹,而是以其低调的姿态为禅师的精神内涵奠定了其思想的基调。因此,双桂堂的景观布局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体现了一种禅林深处的格调和禅意幽怨的品味即人与园林的隐逸文化”。[3]除了地形因素的影响外,气候因素也造就了双桂堂室内景观格局与室外景观布局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关系。而气候作用如同外因对于内因的作用一样,在建筑物的材料和景观各要素以及植物的布置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形式表现上,双桂堂的环形空间是建筑发展历程和景观形成历程的外在表现,而从本质上说,双桂堂景观格局的成型基于设计者和设计受众、建筑位置和地形因素、纵向传承过程中设计者和设计者之间关系的结果。

四. 如何保护双桂堂建设

就双桂堂文脉保护而言,在当代社会经济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条件下,以艺术化的文脉保护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在适应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能够考虑到本体自身的精神意蕴和本体的纯正性。而对于建筑景观的保护而言,应以建筑景观的技术修复作为主要参照,从而能够在保存古建筑本来面目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同时以主动修复为主,而不是在等待其出现了毁坏或者将要毁坏的情况下才予以修复。同时,还有建筑和整个园林景观的形式保护,不会造成一种画蛇添足的遗憾。在寺庙园林景观的保护和延续过程中,在展现当代性的前提下,不造成历史性的遗憾,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情况下的失误。对价值观的纠正与对人自身内在本质的深层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均衡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在对待自然和人的态度上的重新审视,无疑将会成为当代景观园林、当代历史纪念园林、当代寺观园林的纵向延续的价值标准。而从微观上而言,双桂堂的景观改造在具体扩建的过程中,将景观局部、景观全貌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佛家寺庙、儒学传统、中国精神的内在本质进行全方位地、立体式、系统观的进行改造,会是最为可取的方式之一。从某一方面而言,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角度与具体景观的微观视角的结合,不仅表现的是中国特色的历史园林与当代思潮的均衡结合,甚至是现代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下所必须予以保留的内在原子。这不仅牵涉到寺观园林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牵涉到中国文化安全的宏观意识。

双桂堂的景观布局是对中国文化之道与艺的思考,反映生命的时代本质和走向未来之境的现世沉思。双桂堂的现实存在代表的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的和谐精神。同时,双桂堂的景观格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缩影。因此,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区域文化、中国民族文化。所以说,双桂堂是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中国几千年来民族性得以延承的历史坐标,是在社会、时代条件、当代西方思潮极大冲击下得以保存自我的历史航标。而就社会学和景观学的当代融而言,双桂堂在保存本身内在本质及精神性的同时,也应对自身进行竖向延展和发展诉求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在本质因素得以保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符合时代、符合时代思潮的观念更新和形态变革,才能在时代潮流中对其自身的生存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王化君、顾孟潮.建筑•社会•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01.

[2] 龙庆忠.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0.

[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06,第二版.

作者简介:徐太中,男,园林中级工程师,就职于重庆市静观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上一篇: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