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想法做探究

时间:2022-08-31 04:30:04

自己想法做探究

引子: 一天,小华正在看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马蒂斯・桑多尔夫》,看到其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一艘万吨巨轮即将下水,已经砍断了系住的绳索,突然一艘快艇驶入码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叫做马蒂夫的人,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挂在船头的缆绳,在埋入地面的铁桩上绕了几圈,他冒着被甩死的危险,用手拉住绳索,僵持了大约10秒钟,绳索断裂,但快艇已经过去了,避免了一场很大的灾难.

问题: 小华觉得一个人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拉得住一个万吨巨轮.他向老师提出了这个观点,老师说,这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小华想起老师讲过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华觉得一个人的力拉绳子压在铁柱上,摩擦力不可能很大,认为这是一个科学性的错误.老师说这里的关键是“绕了几圈”.小华认为“绕了几圈”就是增大与铁柱的接触面积,难道摩擦力与面积有关,课本上讲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的结论是错误的?于是他找来两个大钩码、棉线、弹簧测力计、铁棒,想探究一下是不是“绕了几圈”的缘故.

(1) 小华探究的课题是什么?

(2) 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的装置和步骤,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 如果像老师说的与圈数有关,实验的现象应该怎样?

(4) 举出生活中应用此规律的事例.

(5) 根据探究的情况,再提一个有关摩擦力的猜想.

(6) 题中小华经历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怎样的?

解析: (1) 小华需要探究的是摩擦力与绕的圈数是否有关.

(2) 取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钩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平放的圆棍上.

(a) 像图甲那样,一端挂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记下刚好使钩码不下落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b) 再如图乙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记下刚好使钩码不下落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c) 再如图丙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记下刚好使钩码不下落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3.

(d) 再如图丁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三圈,记下刚好使钩码不下落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4.

(e) 改用两个钩码重复以上实验.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3) 如果和老师说的一样与圈数有关,挂一个钩码时,所绕圈数越多,读数应该越来越小,即F1>F2>F3>F4 .改用两个钩码后,也应该如此.

(4) 生活中利用此规律的事例很多,比如系鞋带时要多打几个结,捆东西时绳子要多绕几圈,轮船靠到船坞时水手把绳子在甲板上的两根铁柱上呈“8”字形反复缠绕几圈,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回来将手提袋提绳在手上多绕几圈等等.

(5) 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柱子的粗细有关.

(6) 小华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过程.

说明:有同学对这个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大理解.简单地说,每一圈都有压力(基本相同),每圈都有摩擦力,圈数越多,这些力合成起来就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增加圈数相当于增加了压力,而我们把木块放在斜面上,不同接触面积时压力是相同的,两者不同.

点评: 科学的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任何改正都是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改正,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在发现问题时,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要用自己的知识来探究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上一篇:“力和机械”测试题 下一篇:由分析受力来理解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