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铜镜 镜映乾坤

时间:2022-08-31 03:29:04

罗伊德·扣岑先生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艺术品收藏家和慈善家,他将自己日久所藏的91件铜镜悉数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并从中精选出59件进行展出。一个西方收藏者的收藏最终找到一个好的归属地,便悟道:“友人观镜明理,寻乾坤之玄机,纹饰之神秘,镜映之文明,遂铜镜归于智慧之国度,乃国人之幸。”

这些所藏铜镜,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铜镜装饰工艺。从透空、鎏金、髹漆、彩绘到银背鎏金、镶嵌玻璃、镶嵌螺钿、金银平脱等,几乎应有尽有,这是十分罕见的。

齐家文化

中国古代铜镜已经证实具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1975年,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葬和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墓葬,两地各出土了一面铜镜,两面铜镜又均属齐家文化,是被证实我国最早的铜镜,这也说明中国古代铜镜至少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铁证。

然而,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出土的铜镜,素面无纹,形制古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墓葬出土的铜镜,背面有七角星状纹饰和弦纹,它们的铸造水平不高,工艺很粗糙,纹饰也不规范,还处于铜镜的初始阶段。

所以,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间虽然经历了社会的动乱、变革,铜镜的铸造及使用却从未间断过。所见藏品中,这些铜镜都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和特征,有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时期锯齿星纹镜,也有商代的几何纹镜,均为比较少见的中国早期铜镜。

星纹镜 (齐家文化 直径11.4厘米 重200克)

圆钮,圆钮座。有一周凸弦纹,围绕凸弦纹隐约可见微凸的一周三角形纹构成的星纹。靠近镜缘的位置有两周凸弦纹 ,其上设两个小孔,作为系绳穿挂或固定镜柄之用。镜缘处还有一周凸弦纹,上面装饰有排列整齐的小乳钉纹。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青铜镜是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遗址25号墓出土的一枚七角星纹镜,时代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此镜与七角星纹镜基本相同,且都有两个小孔。

两汉

汉镜主要以画像镜为主,表现神人神兽、历史故事等题材,其中一面“石氏人物车马画像镜”,纹饰雕刻峻深,制作精良,极具立体感。其他如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制作均较精湛。

两汉早期铜镜,开始出现了用铭文来装饰铜镜,如“修 相思,毋相忘,常乐未央”、“天上见长,心思君王”之类。这些铭文围绕钮座,或分布在纹饰周围。其中弦纹多数都是以圆形环绕镜钮,或装饰在镜缘旁。西汉中期,地纹逐渐消失,镜面加大,铭文为主要装饰。西汉晚期,镜缘由窄卷缘变以平素宽缘,缘上常饰双线齿形纹、云纹等。开始有了纪年镜,如昭明镜、日光镜、博局纹镜。

东汉早期,官方铸造的“尚方”铭镜盛行,私人作坊的姓氏镜开始出现。铜镜的形制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饰,以及各种动物纹饰都大量出现。东汉晚期,浮雕画像镜增多,镜上常饰有半圆及方形枚。三角缘镜多,纪年镜大量,如熹平元年镜、建安廿四年镜,铭文中常有“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的内容。

石氏车马人物画像镜

(东汉 直径22.9厘米 重1440克)

圆钮,圆钮座,钮凸起甚高,钮座饰实心连珠纹。内区纹饰以四枚为界,周饰实心连珠纹。有两组对称的神人和车马,纹饰皆高浮雕。神人纹为一神三侍,主神高体端坐,头顶两侧有羽人持剑对舞。车马纹一区间,为两排奔马,内侧五马,外侧六马骑有羽人。

纹饰铭文一周四十二字:“石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孰,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这是一般美好愿望的祝辞,内容大意为祈求“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风调雨顺收成好”。铭文饰篾纹和云气纹,镜面凸起。

战国

战国时期铜镜铸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制作技术逐渐成熟,铜镜的形制、纹饰都已趋向规范化,奠定了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战国时期的铜镜中,山字纹镜、四兽纹镜、五山纹镜、连弧蟠螭纹镜常作为主题纹饰,以及各类龙凤纹镜等最具特色,这些铜镜大多属于楚文化系统,造型轻巧,多为弦纹钮,纹饰线条细腻流畅,主纹衬有精细的地纹。

这时期的铜镜绝大多数为圆形,镜背中心有一钮,一般镜钮较小、多为弦钮。镜体较薄,镜面比较平直,多数镜缘上卷。常见的纹饰有羽状纹、叶纹、山字纹、连弧纹、蟠螭纹、几何纹、动物纹。以地纹衬托主题纹饰,是这一时期铜镜纹饰的特点。如羽状纹作地纹,常见的有四山纹镜。叶纹经常装饰在钮周围或钮座旁,如十二叶纹镜。山字纹则有三山纹、四山纹、五山纹、六山纹等变化。

透空四鸟纹方镜 (战国 边长8.1厘米 重90克)

桥钮,叶形钮座,钮座两侧横伸出的格档各分两枝与镜缘相接。主题纹饰为四鸟背向展翅状,尖喙 住横档,并用两爪紧紧攀住分出的横枝。鸟体装饰有凹形方格纹和羽毛纹,镜缘装饰有以勾连纹为主的组合纹饰。

隋唐

隋唐时期,铜镜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铜镜艺术达到鼎盛。隋镜的藏品中,镜体硕大,铸作精致、保存完好,至今仍通体泛银光。唐镜的藏品中,瑞兽葡萄镜是其中最精彩的收藏。铜镜上的瑞兽葡萄纹,隋唐时期首次出现,而且广为流行,葡萄纹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题材,它的特点是以高浮雕瑞兽葡萄纹为主题纹饰,以蜂蝶、雀鸟和花草作为陪衬,布满镜背面。

这个时期纹饰和形制上出现了很大变化,纹饰写实性增强,名目繁复,生动活泼,既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也吸收了外来的文化艺术。形制上突破了圆形、方形的传统格式,出现大量葵花形、菱花形镜,还有六角、八角、亚字形镜等。镜面逐渐增大,铜质细腻,镜体厚重。

装饰方法采用浮雕、彩绘、鎏金、金银平脱、嵌螺钿及镶金银壳等新工艺,铸造工艺之精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镜钮形制多种多样,有兽形、蛙形、花瓣形、圆形、桥形等。纹饰主要有葡萄纹、瑞兽纹、花鸟纹、宝相花纹、八卦纹等。最常见的铜镜题材是“十二生肖纹镜”、“四灵纹镜”、“瑞兽葡萄纹镜”、“双雁衔花天马纹镜”、竹林弹琴纹镜、“真子飞霜镜”,还有“五岳纹方镜”、“天地含象五岳纹镜”等。只可惜,到了唐代晚期,由于经济衰落,战争不断,铜镜艺术日趋衰落。

天地含象五岳纹镜(唐 直径16.5厘米 重910克)

连山纹方钮,钮四边为同样的连山纹方块,以示五岳。四隅各铸铭文四字,共十六字,每四个位置相同的字组成一个句子:“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语意为能容纳天地万物。外饰水波纹,水波纹外以八卦纹围成一方格,从右下角以顺时针转读,各卦卦象分别为: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艮卦,代表山;巽卦,代表风;兑卦,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有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记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

八卦四边以离卦为上端,上、下、左、右分饰日、月、星辰图案,每种图案两侧饰云纹。日中有展翅的金鸟,月中有桂树。镜缘凸起,有两周阴线的弦纹。整体纹饰外圆内方,意为天圆地方,五岳四渎。这类铜镜不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具,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岳纹方镜(唐 边长12.7厘米 重465克)

方形,山峰钮,山形钮座,钮座上刻有花纹。四角各耸出一个形态各具的山峦,群峰屹立。山上有树木花草,山间有云气和飞鸟。此镜五山俱全,也是五岳纹镜。唐代铜镜的形制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常规的圆镜,还有菱花形、葵花形、方形等,其中方形镜遗存较少,上海博物馆本馆所藏五岳真形方镜与此镜完全相同。

峰形钮和周围的四座山峰构成一个五山形的图案,从其形状推断象征五岳,一般称之为五岳镜。另有河南巩县和广西藤县各出土的铜镜发现镜钮为山峰钮,钮的四隅各饰有一个连叠的山峰,并在山峦间饰有树木,其景象与五岳镜的山峰非常一致。具有象征意味的“内置连山,以旌五岳”的连山纹变成颇为写实的五岳,因此五岳图案在唐代已有。

鉴识古代青铜镜

对于古代青铜镜的真假问题,一直困扰着收藏者。但是,已有学者经过细心的比对研究,发现可以根据铜镜铜质上的不同进行判断。

而各时代铜镜所使用青铜的成分是鉴识古代青铜镜的重要参照,从观察铜镜的外观就可以了解各时期铜镜铜质的特征为何。其中,春秋战国时期铜质色泽显红色;汉代铜质色泽从深灰色向银灰色发展;隋唐时期铜质色泽银白色多褐色;宋金时期铜质黄中闪红;元代铜质色泽为黄色;明代铜质色泽为黄中闪白;清代铜质色泽是黄中闪黄。

另外,铜镜经过长年地下埋藏,腐蚀严重,但每面铜镜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不同、埋藏地域不同、土壤酸碱性不同。铜镜外表的锈色千差万别。战国铜镜,时代久远,外表会有一层很亮的氧化层,俗称“漆古”,这主要是铜质中的成分和表面的镀层决定的。唐镜中也常见这类镜子。

汉唐时期,铜的含量为68.95%~70%,锡的含量为22.48%~24.65%,铅的含量是5.25%~6.84%,这样的比例是古人从实践中总结的出来的。当锡的含量达到25%以上时,铜质就非常脆,但抗腐蚀性较强。

所以,作为一名收藏的学习者,要学会多看博物馆内的真品,其次掌握知识性的要点。最后,就是要有像罗伊德·扣岑先生那样的藏者雅量,便定能掌握乾坤。

上一篇:百岁老人的“潜伏”人生 下一篇:日本:网络犯罪 让警方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