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钢琴课程中的素质教学导向

时间:2022-08-31 02:55:13

试论高校钢琴课程中的素质教学导向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素质培养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通过钢琴集体课教学、心理学方法、情境教学、音乐会等方式实现高校钢琴课程中素质教学导向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曾贤(1970-),男,四川荣县人,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6-02

音乐家傅聪先生曾说:“音乐与人都是生命。”钢琴音乐的表现离不开技能技巧,但技能技巧不是音乐表现的唯一要素,对钢琴技能技巧的追求过程也是审美情趣、意志与性格培养的过程,更是美育的过程。显而易见,素质教育现在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素质培养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一)钢琴演绎本身的需要

俄罗斯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说过:“在作曲家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听众可以听到艺术的真谛并感到这种真谛那不可逆转的吸引力,因为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是生来就喜欢真正的事物,而绝不喜欢任何虚假作风和伪造品。”①音乐的表层美体现在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音律等方面,中层美体现在旋律、和声、织体、体裁上,而音乐的深层美则体现在结构逻辑、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等方面。②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技术本身的存在意义在于为艺术服务。钢琴作为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所难免,在完成了对演奏技术的掌握后,下一步必然面临如何实现对音乐美的表现与创造,以及如何客观、准确地把握、表达作曲家的音乐思想的问题。如果演奏者无法驾驭自己所弹奏的曲子,就无法体现出乐曲本身的美感。要想通过钢琴的演绎活动实现对作曲家思想的体现,就需要演奏者具备对作品的曲式、风格进行分析以及对构建曲式、风格的材料进行剖析的素质。此外,也需要演奏者能对音乐作品的体裁以及隐藏在音乐史学内的、与作品有关的信息等因素进行准确把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强化学生定位作为曲式、风格的基本素养,培养其深层次解读音乐的历史和探索作曲家创作思想的能力。只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审美为核心,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表现“美”,实现高校钢琴教学质的飞跃。

(二)钢琴教学效果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即情绪情感调节下完成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19世纪下半叶以来,心理学理论逐步被应用于音乐研究。而作为音乐艺术形式的一种,对钢琴艺术的研究也有必要实现与心理研究的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便发现一些学生上课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弹得很好,离开教师却不会弹了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基于学生在弹奏时非正常的心理调节状态所致,或是因为学生欠缺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抑或是学生缺乏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所致。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无法实现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来支配、控制自己的演奏器官(手、脚)等来驾驭钢琴发出动听悦耳的声音,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可以说,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是达致钢琴教学效果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演奏技巧与情绪情感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情绪与情感贯穿于钢琴教学活动始终。也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所具有的动力、信号、感染功能,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并以此完成钢琴演奏的艺术创造。

二、高校钢琴课程中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一)重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

钢琴集体课是集“传统钢琴教学”“现代科学技术”“集体课的形式”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软件、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利用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和先进的监视监听系统等,从而创造一个融技巧、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全新教学体系。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视频和音频设备,教师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单一观察和指导,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体性辅导。同时,借由各种音频软硬件的运算和传输,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听辨能力。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性格各不相同,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诱导、挖掘他们自身的音乐感觉和理解能力。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整体,学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钢琴教师要始终坚持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只是为了培养出“尖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的目的已不是单纯为了自身的责任,也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更多的则是肩负着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教育任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对待,采用尽可能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同时,要根据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天赋、爱好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避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笔者相信,只有通过责任心和目的性的结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品质。

(三)充分运用各种心理方法

演奏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教学则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个好的钢琴演奏家并不等于一个好的钢琴教师。“考虑钢琴演奏教学问题时,教师不仅应该采用本专业范围内的部分教学法,而且还要利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验,吸收这两方面研究制定的研究法。”③在钢琴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合适的心理方法,有效减少教学工作中的障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要讲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接触。钢琴教学中应利用观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于他们在钢琴学习中所展示出的演奏方法、乐曲处理等思想倾向方面的个性化特征,应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予以表达;对于学生个人的演奏习惯、特长和愿望等则应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提供其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笔者认为,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此外,在心理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表达对学生钻研求知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过分贬低学生的短处是非常忌讳的,这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挫伤,使学生在不顺的心境中学习,由于被信任程度降低而与教师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学习效率。④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只有讲究教学的心理方法,做到及时沟通,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教学中的凝聚力,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2.强调教学过程的愉悦。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的感受,正是基于此,才会有大量的社会公众乐意主动参与各类音乐审美活动。因此,现代的音乐教育观都始终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愉悦性。具体说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都应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通过钢琴演奏,使师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感受到兴趣本身的巨大吸引。如果教师无法有效进入教学状态或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愉悦性的基本特征抑或是教师本身情绪低落,都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实现教学效果。在笔者看来,只有在一种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并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四)多用情境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场景中进行交融的教学活动。⑤而所谓的创设情境,就是指在钢琴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和讲授内容,教师在深刻理解作品和背景的同时,收集与其情境教学相关的资料,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教学的教育环境。如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图片等情境教学手段,便能给学生以鲜活、直观、生动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渐入佳境,很快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开展教学活动,也是进行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不仅能使其摆脱对单调学习的厌烦心理,也能让其感知课外的真实的生活,感知音乐的存在,从而激活其表现欲和创作冲动,实现其个人能力的提升。

(五)发挥音乐会的实践效果

笔者认为,通过经常性地组织学生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或安排、组织学生举办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也有利于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在美国高校的钢琴教学活动中,相关专业教师每年都需要举办数场公开的音乐会、独奏音乐会抑或是室内音乐会。是否具备开办“音乐会”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而美国大学生在该专业上的视野之所以如此开阔,能拥有较高的领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正是基于如此良好的国内钢琴教育大环境。毋庸置疑,拥有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的钢琴教师其课堂教学的说服力也必然强于在该方面素质有所欠缺的教师。笔者相信,真正优秀的钢琴教师应是拥有着丰富的演奏实践经验的群体,因为钢琴演奏本身无法单一地停留于课堂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

(六)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在钢琴教学中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能对钢琴教学现状进行严谨的科学诊断,使每个钢琴教学活动都能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可以帮助钢琴教师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励自己,从而监督和控制教学过程。三是通过取得反馈信息,可以调整、控制钢琴教学活动系统,使之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钢琴演奏本身集合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脑力与体力、技巧与艺术的内容,其教学活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有其明显的专业性特征,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也展示出其相对的复杂性。要想有效地开展好钢琴教育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相应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也就有必要在单纯的技能教授之外,强化如何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境界的内容,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的统一。

[注释]

①(俄)海因里希·涅高兹.涅高兹谈艺录[M].焦董建,董茉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66.

②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5.

③(前苏)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M].谌国璋,程白珊,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37.

④张薇.融心理方法于钢琴教学中[J].艺术教育,2010(3):49.

⑤姜海艳.钢琴情境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08(3):76.

上一篇: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 下一篇:研究生就业调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