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注意力的威力

时间:2022-08-31 02:00:48

一天,米尔顿医生的小儿子罗伯特摔倒在家门前的人行道上,他的嘴被重重摔破,鲜血流个不停,父母听到罗伯特痛苦、恐惧的哭叫声急忙从家中赶了过来。

米尔顿医生镇静地对儿子说道:“罗伯特,我知道它很疼,真的很疼,太糟糕了。但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它才会停止疼?现在它在疼,一直在疼,问题是什么时候会停止呢?”这句话引起罗伯特的思考,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起初,罗伯特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疼痛上面,但现在他开始关注疼痛将何时停止。当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上面时,哭泣不知不觉也停止了。他的父母趁机将他带到盥洗室,用水清洗罗伯特受伤的嘴,以便观察到底需要不需要到医院缝针。这时候,嘴上的鲜血还一直在流个不停,米尔顿医生便有意识地对太太说道:“看看这鲜血,太太,多么红啊,这是非常健康的血液,我们在将伤口彻底清理干净的同时,也别忘了欣赏这健康的血色。”

当然,罗伯特也在注意看着地上的血,他忘记了疼痛和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他的“红色的健康的血”。在伤口完全清理干净后,米尔顿医生清楚地意识到,儿子必须要缝针。

于是,米尔顿医生如实地告诉罗伯特他需要到医院缝针,并提醒他去年哥哥受伤时也缝针了。“我关心的是,你是否能赢得这场缝针比赛,儿子,超过你哥哥,他缝了六针,你只要缝七针就赢他了。”

他们赶到医院急救室,主治医师惊讶万分,因为当他给罗伯特清洗伤口并缝针时,这个年幼的小男孩坐在那里,镇静得出奇。当医生缝完最后一针,罗伯特用他刚缝过针的嘴轻轻地问了一句:“我缝了多少针?”

“九针。”大夫告诉他。

罗伯特竟然歪着他受伤的嘴,笑了。

延伸阅读:咱们中国许多幼儿的父母、长辈,在孩子被绊倒、被磕碰之时,总爱急于去哄孩子,还有“更负责”的父母――他们会“谴责”磕绊到孩子的地面、石头、桌椅……还会做出拍打、踢踹那些物体的动作,为孩子“解气、报仇”。久而久之,孩子每每在磕绊之后,都要大人或是自己踢打物体解气、报仇才肯罢休。这样做确实也能够较快地化解孩子的消极感受,令孩子快乐起来。但是,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呢?他们会觉得自己之所以被磕绊、跌倒,完全是因为外界的缘故,而非自己的不够小心,或是自己观察、判断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而且在遇到挫折后,他们要依赖于攻击、谴责、抱怨外界因素来平衡心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这样的行为模式化,形成习惯:遇到难题、挫折,总是怨天尤人,赖外界条件、赖自己运气不好……而不认真地正视挫折、失败,当然也就无法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身的能力了。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作为中国的家长,我们的心肠还是要“硬”一点,多动动脑筋才好。(资料来源:新浪网亲子中心)

上一篇:烹调酒使用的八个小窍门 清洁厨房的秘密武器等 下一篇:绿茶与枸杞不要掺着喝 洗衣机和乳腺炎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