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39例

时间:2022-08-31 01:56:13

关键词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囊肿切除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39例,其中7例(7侧)上颌窦自然口狭窄或闭锁。术中予以扩大窦口,5例(6侧)经鼻内镜开放筛房,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在术中同期予以手术矫正。结果:39例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因素,术中同期予以矫正,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降低了复发率。

关键词 上颌窦囊肿 鼻内镜术 下鼻道开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96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2月采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患者39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7~56岁,平均32.5岁;病程5个月~3年。临床表现:面颊部压迫感17例,偶有头部持续钝痛15例,同侧上牙疼痛5例,经常流黏脓性涕无明显其他症状2例。检查:所有病例均经鼻窦CT扫描确诊,左侧18例,右侧23例,其中2例双侧,囊肿位于鼻腔底壁17例,内壁9例,前壁6例,17例合并鼻窦炎,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2例合并下鼻甲肥大。

方法:术前30分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mg,患者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单,以1%地卡因加付肾素少许行术区下鼻道及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将下鼻甲向上反折后,在下鼻道外侧壁开骨窗直径约2.0cm×1.5cm,使鼻腔与上颌窦相通,手术中勿损伤鼻泪管开口处黏膜,窗孔位置不易过于向后,以免损伤鼻后外侧动脉。通过下鼻道开窗,依次插入直径4m,30°或70°内镜,观察并确定囊肿的位置,同时经下鼻道开窗插入直咬钳,在内镜直视下,尽量完整的一次性将囊肿咬除,吸出囊液,如有残余囊壁,则继续用上述三种角度内镜观察残余囊壁位置,在内镜直视下,用咬钳将残余囊壁咬出。切除位于上颌窦内壁或齿槽隐窝的囊肿时,用70°内镜,充分利用骨窗的空间,增加内镜的活动度,扩大观察范围,并将开窗插入有一定弯曲的带吸引的剥离膜,水肿黏膜亦应保留7例(7侧)上颌窦自然口狭窄或闭锁,窦口黏膜肥厚术中予以扩大窦口前缘或后缘,扩大自然开口至1.0cm×1.5cm,清除窦口周围的阻塞因素,5例(6侧)经鼻内镜开放筛房,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在术中同期予以手术矫正。术后上颌窦如无充血,可不填塞,如有出血,可经下鼻道开窗导入一根橡皮引流管,向管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之胀起,压迫止血。鼻腔内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4~5天,术后48小时抽出鼻腔填塞及上颌窦填塞,术后1周经下鼻道开窗行上颌窦冲洗,术后鼻腔换药同常规鼻腔手术。

结 果

36例术后2周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术腔黏膜水肿,术后1个月窦腔黏膜基本上皮化,窦口及下鼻道开窗开放良好,无异常分泌物,2例患者术后1个半月内术腔黏膜仍有水肿,窦口及下鼻道开窗开放良好,经口服强的松治疗8天后,水肿消失,术后2个月窦腔基本上皮化,随访1~3年,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

讨 论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完成上颌窦的病灶切除或引流,能促进上颌窦的炎症恢复和功能的保留,临床已经基本取代Caldwell-Luc术式[1]。

优点:①组织钳或剥离子能同时与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插入窦腔,切除囊肿都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提高了手术准确度。②操作简单,迅速,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所受痛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③不会出现术侧面部胀痛、麻木、牙齿疼痛等不良反应。④术后可经下鼻道开窗行上颌窦冲洗,避免上颌窦穿刺冲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⑤既改善了术后窦腔的通气引流又为术后复查经下鼻道开窗内镜下观察窦腔黏膜及窦口的状态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兵,韩德民,崔顺九,等.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0):743-748.

上一篇:羊水粪染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分析 下一篇:小儿低位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