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27 04:37:08

37例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价开窗引流术治疗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均采用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放置囊肿塞持续引流。结果 25例囊腔消失, 12例囊腔缩小行二期手术刮除, 所有病例均达到保存恒牙, 颌骨改建的治疗目的。结论 开窗引流术是治疗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颌骨囊性病变;替牙期;开窗引流术

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包括乳恒牙交替时期的含牙囊肿和壁性造釉细胞瘤。用传统的刮除术治疗, 由于刮除了其中的恒牙胚, 不但造成了恒牙的缺失, 而且还可能引起缺牙区的颌骨发育畸形, 咬合不良等后遗症。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在2003年~2012年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 使病变逐渐消失或缩小, 二期手术刮除囊壁, 尽可能的保留牙胚, 获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7例, 男23例, 女14例, 年龄6~13岁, 病程2个月~2年。病变部位:上颌骨9例, 下颌骨28例, 其中上颌骨病变累及上颌窦1例。所有病例均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病变最大者11 cm×6 cm, 单囊32例, 多囊5例, 并含有恒牙胚, 波及多个牙齿。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颌骨膨隆, 乒乓球样感明显者可穿刺出草绿色或淡褐色内容物。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手术方法 本组9例因年龄小或不能配合手术, 在全身麻醉下施术, 其余28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方式:①拔除乳牙在牙槽嵴顶部开窗。此法适用于乳牙存留的患儿。拔除病灶上方的1~2颗乳牙, 将牙龈沿牙槽突剥离, 用骨凿或咬骨钳去除牙槽窝周围部分骨质, 扩大引流口。②唇颊侧开窗。本法适用于病变累及恒牙牙根者及唇颊侧方向膨隆明显者。切开口腔前庭粘膜、粘膜下组织及骨膜, 暴露膨隆的颌骨, 用电钻小心去除病变表面骨皮质, 约1.5 cm大小, 切除囊壁形成窗口。开窗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 切勿伤及恒牙胚。随后填塞碘仿纱条止血, 术后一周去除填塞碘仿纱条, 带入囊肿塞, 保持囊腔于口腔相通, 引流通畅。嘱患者每餐后漱口, 睡前用牙刷清洁囊肿塞表面食物残渣, 教会患者家属用注射器吸取3%双氧水, 生理盐水冲洗囊腔。术中切除的囊壁常规送病检。

1. 2. 2 囊肿塞的制作[1] 囊肿塞由卡环、基托、引流管组成, 基托厚度约2 mm, 囊肿塞用卡环固位于开窗创口的邻牙上, 覆盖于囊肿创口处牙槽嵴上, 边缘向颊舌侧及近中伸展1 mm, 防止食物进入囊腔。引流管与基托相连, 开口于基托且伸入囊肿腔。

2 结果

本组37例病例术后均顺利带入囊肿塞出院, 每隔三个月返院复诊, 复查曲面断层X线片, 观察病灶变化情况,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变缩小程度适当磨短囊肿塞引流管。术后复查周期最短六个月, 最长十二个月, 囊腔体积逐渐缩小, 骨腔内密度逐渐增高。术后六个月, 12例囊性病变较小者囊腔消失, 其余25例囊肿较大者残留囊腔明显缩小。一年后复诊, 仅余12例有囊腔影像, 直径均小于5cm, 于局麻下行“二期刮除术”, 所涉及的恒牙胚仅一例因X线片显示移位过多, 估计不能正常萌出, 于手术中刮除, 其余牙胚均得以保留。随访两年见部分牙齿萌出。摄X线片观察, 未萌出牙胚发育良好, 有萌出趋势。

3 讨论

对于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法, 病变范围较小者行“刮治术”, 而对于病变范围广, 颌骨破坏吸收较多的角化囊肿, 造釉细胞瘤, 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需要行颌骨切除和同期骨移植来修复骨缺损, 手术范围大, 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痛苦, 同时还需承担手术失败的风险,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面部畸形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行“刮治术”时要求根尖暴露在囊腔内的牙齿, 术前需做根管治疗, 术中行根尖切除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但替牙期患者的恒牙根尖孔尚未发育完成, 而许多牙齿的根尖即使位于囊腔的, 牙髓活力却仍正常, 牺牲活髓进行根管治疗对青少年患者牙根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 实为可惜;刮除囊壁时常常伤及病灶内所含牙胚, 造成恒牙的缺失。而行开窗引流术时不需进行囊壁刮除, 不会对根尖造成机械损伤, 因此, 对于根尖暴露的牙齿, 只要牙髓活力正常, 就无需行根管治疗。 同时, 开窗引流术保存了恒牙牙胚, 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长期影响。颌骨病灶周围常毗邻重要组织结构, 如上颌窦, 下齿槽神经—血管束, 鼻腭神经—血管束等, 在刮除囊壁的同时, 很有可能造成上颌窦贯通而形成上颌窦瘘;伤及神经造成神经支配区域可逆或不可逆麻木, 继而产生不良后果,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行囊肿开窗引流术, 术中不需刮除囊壁, 待囊肿缩小, 远离重要组织结构后再刮除囊壁[2], 就不会对其产生损伤。并且避免了手术后产生较大死腔, 造成继发性感染。二期行囊壁刮除术时采用口内小切口, 面部不留疤痕, 患者心理上容易接受。而对于一些较小的颌骨囊性病变甚至不需进行二期手术,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根据我们观察, 行开窗引流术后膨隆的颌骨随着年龄的增长, 颌骨的改建, 未见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发生。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术, 手术简单, 创伤小, 风险低, 经济性好, 术后复发率低。尤其是保存了所含恒牙, 促使恒牙胚健康发育, 保留了颌骨原有的完整性[3,4]。该手术方法达到了消除囊腔, 保留恒牙, 促进颌骨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熠,刘冰, 王贻宁.囊肿塞在颌骨囊肿袋形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上海口腔医学, 2007, 16(6):592-594.

[2] 赵怡芳, 刘冰, 蒋自强,等. 袋形术或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上海口腔医学, 2005, 14 (4):325-329.

[3] 赵洪波, 张世周, 张东升, 等.开窗减压术与刮除术联合治疗成人大型颌骨囊肿16例.山东医药, 2008, 48(26):68-69:

[4] 王能安, 黄继贤.大型或多发颌骨囊肿的保存治疗. 口腔颌面科科杂志, 2004, 14(3):272-275.

上一篇:128例脑出血心电图分析 下一篇:50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