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出的孩子不“啃老”

时间:2022-08-31 12:26:57

上高中的儿子想利用假期和同学去旅行,向我要求资助,我对他的要求不置可否,只抛下一句:“你先去规划一下旅行天数和路线,再计算一下这趟旅行要花多少钱,列上一张计划表给我看看。”

儿子迅速地交上一张行程预算表,我勾出“伙食费”项目,大方地表示这部分由我来承担,因为他的饮食费用是列入家中必须支出项目内的;至于旅行中的交通费与住宿费,因为是非家用计划支出,所以我可以先行借贷给他使用,但他必须写下欠条,保证未来以零用钱,或以打扫、粉刷房子、洗衣洗碗等劳动来偿还。

上初中的女儿想看国际巨星歌舞秀,入场券要上千元,我眉头不皱一下就批“可以”,但一手给钱一手向她要借据,要她列出如何偿还这笔借款的计划表。

我家孩子想要买新型的Mp3、很炫的手机、拉风的外套……我都二话不说地大方给钱,但绝对是一手给钱一手要借据,且前账未清绝不给新贷款;在追讨欠款时绝对不讲任何情面,一定像放高利贷的吸血债主般,逼债逼得他们哇哇叫,让他们深深体会“花钱时痛快,还钱时痛苦”的滋味。

丈夫与一些朋友,对我跟孩子在金钱上如此斤斤计较颇不以为然,但我却认为这是在培养孩子,懂得如何在金钱上量入为出,因为我就是这样被我母亲给打磨出来的。

记得我在读大学时,全然不顾家庭经济的窘迫,一心想要住校,以便能多参与学校社团晚间的活动,尽兴地“玩它四年”,于是就耍心机地在报到时,去申请了住校,以为用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就能逼迫母亲答应我住校。未料母亲居然跟我“耍狠”,说我事先没有跟她商量,擅自做决定,家里没有这笔预算供给我,我如果执意要去住校,那就得自己去想办法筹住宿费和生活费。

母亲的这个狠招,不仅教训了我“好女做事好女当”,让我学习到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外,也逼得我因为要四处打工来筹住宿费用,而较同龄同学提早体会到什么叫做“谋生不易”,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努力寻找就业方向,培养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

也由于不像其他同学是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有“父母银行”做生活担保,我必须能赚多少才能花多少,因此不论在金钱的开源和节流上都能有所用心,成为班上同学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毕业成家后一路走来,从未感受到“入不敷出”窘境……这些都得感谢母亲当年将她那“老妈提款机”狠狠关闭之功。

同样经历了幼年贫困生活的丈夫却和我的观念相左,他对孩子在金钱上极大方,他的观念是:谁让他们命好,能有个让他们“花得起”的爸爸?

我却坚持要对孩子关闭“爸妈提款机”,因为没有吃过赚钱苦的孩子,没有资格去提早享受用钱的快乐。

用来说服丈夫的是:就是因为我们命不好,没有个让我们花得起的爸爸,才能培养出现在赚得起花得起的我们。更何况,做爸妈的你能保证自己可以一辈子提供孩子花得起的金钱吗?

因为我看到太多做父母的人,全然出于爱心,养“大”了孩子花钱的胃口,而没有去替孩子做更远的未来设想。有朝一日当孩子失去了让他花得起的父母银行做依靠,他又无法改变他的花费习惯,是否会造成他为了钱什么都肯做的错误呢?

虽然我这“老妈提款机”经常故障,但也常会像赌场的机器一样,出乎孩子意料之外地吐出白花花的银子来。

比如说,儿子曾向我借贷买了一台掌上电玩,我却在陪他去购买电玩的同时,出奇大方地帮他买下一个高级语音辞典送给他,他在欣喜惊讶之余忍不住问我:“语音辞典比掌上电玩还要贵,你怎么舍得买来送给我?”

原来他以为做妈妈的我要他自己掏钱买电玩,是因为嫌它贵,是小气舍不得花钱之故。

我连忙抓住机会和他进行消费观的沟通:“语音辞典是供你学习用的,这是有经济能力的父母该给孩子做的教育投资,但掌上电玩既不是学习用品也非生活必需品,只是个奢侈的娱乐用品,父母就算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定出钱帮孩子购买。”

丈夫和我在孩子很小时,就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旅行,还经常购买字数稀少但价格昂贵的外国绘本书;儿女小学上的是学费相当于一个大学生费用的民办小学,只因为这学校将孩子的品德与生活素质教育列为教育重点;饮食上不去俭省的原因,一方面是源自自己好吃,一方面是认为良好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另外让我舍得砸银子的还有在特殊日子带孩子去高级餐厅用餐,让他们借机学礼仪、见场面。

养孩子这么多年来,在金钱花费观念上相互打磨,双方都得到了一些成长。

如原本受中国传统勤俭持家观念影响甚深的我,一直对需要花上大笔银子购买的名牌持排斥心理,认为“名牌”绝对是与“浪费”画等号的,但是儿子却用自己的奖学金购买一双名牌鞋送给我,让我亲身体会穿好鞋舒服且有益健康,并且以他自身穿用名牌球鞋与普通球鞋耐用程度的比较,让我开始学习到如何用合理的价钱来享受名牌。

我的两个孩子没有一般孩子“只看牌子不看价钱品质”疯狂崇拜名牌的毛病,他们也会去购买些名牌物品,但他们会拥有一把衡量价值和价格的尺度。

另外他们也学会了比价,儿子在小学就知道去看商品的重量、品质差异点,来评断某家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出国旅行与读书时也不会盲目血拼;读大学要交建筑作业时,会去思考用哪种较便宜的材质,可以做出与高价材质等同的效果。

女儿在上海读大学时,因为考虑到台湾与大陆地区汇钱不易,于是将一年的生活费用一次交给她。第一次拿到这么大笔金钱的女儿,好似老鼠掉到米缸里,胡花海花了几个月后,警觉到银行存款比她想象中消失得快,明白“老妈提款机”绝对不会吐出银子的她,只好节衣缩食地度过接下去的日子。

次年再拿到生活费时,她学乖了,买了一个小本子开始做计划用度表,先将维持生活的必须用钱算出来,再列出置衣、娱乐等费用。

为了节省下美发费,她学会了到美容院去烫头发,但自己来修剪逐日增长的刘海;住在家里时从来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还自学做饭菜,因为这样可以省一点。

一双儿女在我这“狠心”妈妈催逼下,提早领受到当家的磨练。我从未唠唠叨叨地跟他们说过,类似省着点花,爸妈赚钱不容易这种话,但儿子女儿在要买东西之前,都会很自然地将是否真正需要列为考虑之中。

郜妈支招

父母即便手头再宽裕,也不要和孩子摆阔。

当孩子的消费观和父母产生矛盾时,父母不要以一句“No”就否决了孩子,而要和他沟通,了解他的看法也同时说明自己的见解。

编后

据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专家预言,“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现实让我们叹息,但真的是孩子的堕落吗?社会学家这样告诉我们:“啃老族”大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是父母的大包大揽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担当的机会,是父母无条件地满足孩子造成的。

郜妈是智慧的。她像一个狠心的“后娘”,“无情”地把孩子推出自己的羽翼,切断了孩子的后路,在一次次拒绝之中,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啃老?估计没人相信。

合理的给与不给,才是真爱。

上一篇:那件事决定了你的一生 下一篇:做母亲把快乐当成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