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是孩子绝望的抗争

时间:2022-10-07 05:16:36

突然,兰芽就从父母的视野里消失了。

黎瑾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女儿突然离家出走,她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她问遍了与兰芽关系要好的几位女生,一位女生说,兰芽可能是在做一次“浪漫的漂泊”。因为她曾多次对同学提到过,人生太沉闷,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享受一种不受管束的感觉。

兰芽的爸爸是博士,妈妈是硕士,两个人很是心高气傲,对女儿的期望值也很高。

为了培养女儿,兰芽妈妈黎瑾放弃了外资银行副行长的高薪高职,考了公务员,好有足够的时间打造女儿的未来。她为女儿制定了“成长计划”:钢琴至少过八级;英语要达到八级;另外,声乐、书法、舞蹈都得训练……琴棋书画不说样样精通,至少都得拿得起来。她要求女儿行走坐卧、言行举止要有淑女的风范。

小学里,兰芽是个出了名的好学生,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黎瑾心里充满喜悦,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从上初中开始,兰芽就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太重了。到了初三后,她觉得自己的压力更大了,拼命学习却提高不快,而且又总是不由自主地走神。她常呆呆地看着天空的鸟想:要能当一只鸟就太幸福了。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黎瑾发现,女儿脾气变得特别暴躁,有一次,黎瑾说了她一句,兰芽就对她大叫:“我不是你的‘囚徒’,这事不用你管!”黎瑾大吃一惊,一向温文尔雅的女儿怎么可以这么和妈妈说话?

到了初三,兰芽学习上有些吃力,又赶上学校要统考,按这次的成绩把初三分成快、中、慢班,照兰芽的成绩,是要分到“中班”去的。黎瑾一听就急了,分到中班意味着失去最好的师资,这还了得?她开始逼着兰芽学习,天天陪她学到深夜,还逼着兰芽把长发剪成小短发,并把兰芽买的动漫书全都锁进了书房的橱子里。

五一长假,兰芽向妈妈抱怨说,从上重点中学以来,所有的假期都在补课,都没出去旅行。黎瑾冷笑了一声说,你得知道你都初三了,还以为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呢,还想旅行?考上高中再说吧。

没想到,五一刚过,兰芽就突然离家出走了。

黎瑾病倒在床上,兰芽的父亲委托女儿的同学上网与兰芽联系。果然,兰芽回了话,称她“现在很好,过两天就回去,叫父母不要瞎找。”兰芽的同学让她快点回家,说她父母快要精神崩溃了,兰芽淡然说:“我只是想放松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连续不断地过那种日子,我不止是崩溃,恐怕就要自杀了。”

三天后,兰芽回来了。兰芽爸和黎瑾不敢问女儿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以及为何出走,怕惹急了女儿再次离家出走。黎瑾无奈地说:孩子的这一招很厉害,弄得我们动辄小心翼翼。原来,我们自以为对她还是很了解,对她盘问得很细,讲话也比较冲,现在,她仿佛完全是一个陌生人,我们都不大敢管她了。

专家点评

(李莉 长春市阳光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咨询师)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决然离开家?离开这个或温暖或安全,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巢”?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学习压力、迷恋网络、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诸如此类的理由,令不少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现实的道路――离家出走。这也是孩子对现实绝望的一种表达,是孩子的一种抗争手段。

在这个故事中,兰芽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孩子,孩子承受不了压力,便选择了逃避。本来这一时期的女孩就常常沉浸在幻想中,生活越单调、越禁锢,她们对“远方”的想象就越离奇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如果孩子有机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单独旅行”,就会将“出走”的动力降到最低,也满足了孩子开眼界的愿望。

兰芽父母和许多出走孩子的父母的另一个困惑是:怎样跟归来的孩子相处。他们选择近阶段不去盘问孩子,不去逼她做“交待”,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是对的。但,父母也不要畏于孩子出走的威慑力,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认为父母已经放弃她了,对她从心理上回归这个家庭极为不利。所以,在事件过去一个月左右,父母可以在不经意间问一问孩子对出走的感受――她愿意说哪部分,就说哪部分;说10%也行,说30%也行,关键是让她感受到:经历了这件事,父母也永远是你的亲人。

幸福感悟

这是一次非典型出走,因为孩子只是想出去透透气――她大了,独立了,有想法了,不愿再作老母鸡羽翼下的小鸡了。

典型的出走是更加决绝地走,一去不回头。男生去混烂仔,女生去混夜生活,或者是私奔了。

出走一旦发生,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孩子,放下身段。只有沟通的开始,才会使青春期的一切问题有机会解决。

还有,心理学专家提醒父母――只要孩子出走一次,就说明心理有问题了,心理咨询就应马上跟进。

上一篇:得不到爱的孩子才早恋 下一篇:“成功协议”重压下,我的婚姻崩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