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袋张力环在脱位晶状体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1 12:13:20

囊袋张力环在脱位晶状体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11眼)晶状体脱位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11例11眼,其中1例手术中眼内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3年,人工晶体正位,眼压在正常范围,视力0.2~0.3;其余10例均无晚期并发症,人工晶体无偏斜。术后观察1~3年,视力1.0的2眼,0.6~0.9的7眼,0.2的1眼,0.1的1眼。结论:囊袋张力环能够保持白内障手术时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拓宽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用范围,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关键词]脱位晶状体白内障;晶体囊袋张力环;超声乳化吸出术

[中图分类号]R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036-02

晶状体不全脱位是一类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性眼病,是因为部分悬韧带发育不良、缺失或外伤所致断裂而显示松弛无力,晶状体被一侧力量较紧的悬韧带拉过去。眼外伤是其最常见的原因。

不全脱位的晶状体发生混浊需手术时,当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超出1个象限时,超声乳化技术和正常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巧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一直是困扰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从撕囊到最后黏弹剂的吸出每一个手术步骤对医生来说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不但术中容易发生玻璃体的脱出,而且更容易导致人工晶体偏位。1995年Cionni和Osher将晶体囊袋张力环应用于临床,有效地解决了植入困难和偏心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对11例(11眼)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应用囊袋张力环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05年6月间共收治晶状体脱位白内障11例11眼。其中男8例8眼,女3例3眼。年龄最大72岁,最小37岁,平均54.5岁。既往有明确眼外伤史者10例,手术时间为伤后5~24个月。术前发现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180°~270°的7例,90°~180°之间的3例,小于90°的1例。术前视力:手动至0.1。晶状体核硬度:Ⅰ级核4眼,Ⅱ级核5眼,Ⅲ级核2眼。

1.2 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1.2.1 手术方法采用表面麻醉,术前半小时0.4%倍诺喜眼药水点眼共4次。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偏颞上方做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足量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撕囊直径约6 mm,充分水分离。根据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如小于90°则先行超声乳化碎核并吸出,然后行张力环植入术;如大于90°,则先行张力环植入,然后再行超声乳化手术。张力环为法国IOL-TECH公司生产,直径为12~14 mm。植入时采用旋转法使其进入晶状体囊袋内。前房内和晶状体囊袋内注入足量黏弹剂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然后注吸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合并有玻璃体脱出者切除所有黏附于切口表面和进入前房中的玻璃体以及部分前玻璃体,卡米可林注射液注入前房,使瞳孔缩小至2 mm,圆形,居中,前房内注入空气气泡。

1.2.2 注意事项

1.2.2.1 手术切口及部位的选择: ①手术切口的部位应该尽量远离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区域,这样可以减轻术中超声乳化头运动时对病变悬韧带的损伤;②足量高黏性的黏弹剂注入到悬韧带的断裂区域,可以预防玻璃体的脱出;③做尽可能小的切口,保持前房的稳定,避免前房的塌陷及玻璃体向前移动。

1.2.2.2 撕囊:①撕囊的起始部位应该远离有问题的悬韧带区域,这样可以利用正常的悬韧带的张力来顺利做好撕囊的起始瓣。②撕囊一定要做的足够大,以便于核的操作。如果撕囊口足够大,晶状体核比较软,在水分离过程中将晶状体核脱入前房,可以明显减轻超声乳化过程中晶状体悬韧带的压力。③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是十分必要的,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晶状体囊袋形状,才有利于张力环的植入。

1.2.2.3 晶状体核的超声乳化及皮质的吸出:晶状体核的超声乳化应该用低负压、低流量等参数,可以通过降低灌注瓶的高度达到这一要求,因为高的灌注瓶可以升高眼压,经断裂的悬韧带处将灌注液输入到玻璃体内,导致玻璃体水化,使后部压力增高,前房变浅,玻璃体脱出。吸出皮质时,应该以与晶状体赤道部呈切线的方向剥离皮质,避免朝向囊袋中心的方向剥离皮质,造成对悬韧带的牵拉损伤。

1.2.2.4 张力环的植入:在植入囊袋张力环之前,必须用黏弹剂在晶状体囊的周边部与晶状体核或晶状体残留皮质之间创造一个容纳囊袋张力环的空间,这样可以防止晶状体皮质嵌于张力环与囊之间,有利于之后的皮质吸

出。当张力环植入到囊袋内后,晶状体囊袋在张力环的支撑下会很稳定,使以后的手术步骤变得非常容易。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本组11例11眼,矫正视力为1.0的2眼(占18.1%),0.6~0.9的7眼(占63.6%),0.2的1眼(占9.09%),0.1的1眼(占9.09%)。其中视力为0.2者,是因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而行抗青光眼术;视力为0.1者,是因并发陈旧性黄斑裂孔(约1/4DD大小)。

2.2 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主要为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本组1眼因术中合并眼内出血而继发青光眼,经药物降眼压治疗无效后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3年,眼压降至正常范围(12~15 mmHg),视力0.2~0.3,后房型人工晶体正位。3眼术中有少许玻璃体脱出,行切口表面、进入前房中的玻璃体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纤维性渗出膜。经局部应用激素,水肿及渗出均吸收,不影响视功能。

追踪观察1~4年,11例11眼人工晶体均正位,未发生移位和偏心。

3 讨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晶状体脱位白内障在临床上不少见,当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超出1个象限时,常规手术难以处理。为了防止晶状体脱位患者在白内障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和偏心,过去多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但这些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及隐患,如手术时间长、术后反应重、视力恢复不理想等,同时,前房型人工晶体还可造成角膜内皮失代偿及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易导致人工晶体倾斜、偏心。近年来,随着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能维持晶状体囊袋的正常形状和张力,提供足够的囊袋内空间,同时还可以对抗残留晶状体悬韧带的牵引力,减少非对称的晶状体囊袋的张力,稳定玻璃体前膜,从而可保证囊袋内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移行,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对安全地进行手术操作十分重要,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晶状体囊袋形状,才有利于张力环的植入,同时采用旋转法植入张力环时,必需使其保持在一个组织平面,避免损伤眼后段组织,造成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当环形撕囊失败或晶状体后囊有破裂的情况下禁用囊袋张力环,否则在囊袋张力环的作用下可以造成囊袋的撕裂及后囊破裂进一步加重,应该改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或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已被证明能够保持白内障手术时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能够帮助手术医生顺利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拓宽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适用范围,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辅助工具,用于悬韧带不稳定或有缺失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所以晶状体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也不应再视为。随着囊袋张力环的临床应用被肯定,它将迅速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新华,姚克,万修华.晶体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33-35.

[2]洪荣照,陈燕,吴护平,等.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脱位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3,3(2):27-29.

(收稿日期:2007-04-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