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时间:2022-08-31 10:45:01

关注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关键资源,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污染加剧。为了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加强水质参数、水处理技术基础研究,对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升级。在条件成熟区域实行分质供水,建立新理念的管理模式、生产合格安全的城市饮用水。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年降水总量6.2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衡,形成南涝北旱的局面。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城市民众生产、生活活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北方地区,河流蒌缩断流、干旱加剧已成为普遍问题。

水资源短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饮用水水质关乎人类健康。近年来,饮用水质量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提高条件下,对饮用水品种及卫生质量的要求更高。水的深度净化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对自来水、分质供水、纯净水等多种水质的卫生质量关注度高涨,本文对影响饮用水品质、卫生质量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1 水质普遍恶化是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首要因素

水质普遍恶化是现阶段水资源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是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用水效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以万元GDP用水量统计,发达国家为50立方米以下,其中瑞士为5立方米,日本为21立方米,法国为29立方米,英国为13立方米,而我国2004年为399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水质恶化主要表现在地表水污染和城市废水处理率低下。2011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3.7%和16.4%。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42.3%)。目前,我国城市废水集中处理率为51.99%左右,还有48%的城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继续对水质造成进一步恶化。在现有的水处理技术和资金保障机制条件下,改造、突破现有水处理工艺,降低其运行经费,遏止水资源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并逐渐修复,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2加强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常规水处理水平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

自来水是人们生活、生产必需品且需求量最大的产品,人们对清洁、安全水质的要求愈高 。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的修订实施,水质中有机化合物种类由以前的5项增至53项。而这些有机化合物用常规的沉淀、过滤、消毒工艺是难以处理的,必须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去除。

2.1加强常规处理工艺,提高饮用水出水水质

常规水处理可以去除水中众多污染物,尤其是随着浊度的降低,有害的微量有机物逐渐减少,水的致突变性得以改善。加强现有常规工艺的运行,确保水处理效率提高,其主要包括:①混合快速充分,为净水良好的前提;②絮凝完善,为净水良好的关键;③沉淀时间长短与混凝剂加入量接近经济组合的条件合适,保证沉淀后水浊度达标;④合理选用滤层结构和助凝剂,提高滤池去除率。同时滤池冲洗完好是滤层维持正常去除效率的保证。只有改善现有净水工艺各个环节和运行状况,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益。

饮用水消毒消灭了致病病原体,避免与水传播疾病如伤寒、霍乱和痢疾的发生。如今,饮用水消毒和选择适合的消毒方式是关注的焦点。病原有机体是影响水质的重要量指标,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副产物是隐性健康杀手。目前水厂常用卤素类消毒剂,如液氯、二氧化氯等无机类含氯消毒剂和臭氧,都会产生的三卤甲烷为主的副产物。实验表明三氯甲烷的各组分具有明显致突变作用,且存在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试验证明三氯甲烷引起肝、肾脏肿瘤。现在,自来水厂已用臭氧、二氧化氯替代氯,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达到限值要求,也产生一些新问题。原水中溴化物、碘化物和天然有机物浓度、pH值也影响消毒副产物的水平和类型。如选用臭氧可明显减少或消除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在溴化物高的原水中生成甲醛和溴酸盐。甲醛已经被证明是致癌和遗传毒性、变异原性物质,摄入生物体易产生肺癌等危害。这些副产物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难以去除,对饮用水的水质带来巨大的影响。

饮用水的管网输配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延续,供水管材料对自来水水质的影响,以镀锌铁管污染最为严重,因铁管腐蚀对水质有明显的污染,出现黄浊水。做好供水干管防腐处理,支管及供水管材选用塑钢复合管或铝塑,保证终端用户用水水质。

3分质供水是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多数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加上年久失修的输配水管网、水箱、水池都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导致用户对饮用水洁净度、感观等水质指标不满意。为了有效问题,在条件成熟的小区设净水站,将自来水做深度处理进行净化,水经专用供水管线输送至用户,实现居民用水直饮。方便用户随时取用,避免管道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专用供水管线无腐蚀、结垢、掉渣现象。

以微滤为主的工艺流程:自来水----预处理----微孔过滤----经消毒后供用户

以超滤为主的工艺流程:自来水----预处理----精密过滤----超滤---经消毒后供用户

以反渗透为主的工艺流程:自来水----预处理----精密过滤----反渗透---经消毒后供用户

三种工艺流程优缺点比较:以微滤为主的处理工艺,使用孔径为0.2μm过滤器,对水中有机物、细菌等处理不彻底,但投资较小,动力消耗低,运行费用少。以超滤为主的处理工艺,使用孔径为0.02μm的中空纤维膜丝过滤,截留的杂质可集中排放,不浪费水,可截留水中大部分泥巴、铁锈、胶体、细菌,对重金属无法过滤,但会保留水体中的矿物质。以反渗透为主的处理工艺,在纯净水产品生产中,去除水中有害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种水有很强的溶解性,当人们大量饮用后,体内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会被迅速溶解并排出体外,使人体内物质平衡打破,长期饮用影响健康。

4 结论

4.1水质普遍恶化是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首要因素,必须加强对水质参数、工程参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生产出合格、安全的饮用水提供理论指导。

4.2加强对常规处理工艺的技术研究、改造,以适应处理不同水质的要求,分质供水是目前缓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保证饮水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上一篇:商住楼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预控要点探讨 下一篇:浅谈几种外墙保温系统的性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