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业银行信贷内控机制的完善探究

时间:2022-08-31 10:30:33

基于商业银行信贷内控机制的完善探究

摘要 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有效、资产安全、会计数据准确真实及为鼓励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而采取的所有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内控机制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为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服务,是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一个过程。受市场经济竞争、风险、盈利这三大特征的驱动,银行信贷业务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自我约束和竞争能力上就显得尤其必要。

一、提高信贷人员的个人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内控制度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是“以人为本”。为此,信贷人员的个人素质就直接决定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的高低。个人素质主要指两方面,一是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观念、职业道德和人本身的潜在动力;二是信贷人员的个人业务技能的扎实程度。信贷人员只有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业务技能,才能在经营贷款的过程中剖析现象透本质,才有可能避免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的防范一方面是信贷人员从企业的财务资料中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其资金营运的水平,相应作出科学合理的客观判断。另一方面信贷人员对整个产品市场的情况、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风险预测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熟悉程度,能从大环境出发动态地把握每一个客户单位、每一笔贷款的风险度。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具有强烈的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始终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二、建立以信贷“三查”为基础的信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

信贷“三查”是风险防范的三道屏障。信贷部门要按照精简高效和信贷“三查”的要求,以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衡的原则来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并赋于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建立分工合理,权责清晰的工作程序。使信贷风险防范在贷前预防、贷中控制、贷后纠正中得到真正落实。一是要加强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三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贷前调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的质量。信贷人员在对贷款企业的调查时,不能把调查仅仅放在财务报表的分析上,应该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调查,要对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客观地分析贷款对象所处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产品的市场前景、盈利可能性。二是要严格贷时审查,它是使贷款合规合法的重要环节。按照信贷管理的要求高质量地发放每一笔贷款。对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贷款,坚决不贷,不心慈手软。及时建立落实贷款责任人制度,实行贷款催收“终身制”。三是要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地进行贷后检查,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资金流向和回笼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要认真做好贷款的五级分类工作,在宏观上了解信贷资产风险结构,在微观上可理性判断每一笔贷款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大小。

三、建立有效的信贷市场进退机制,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

建立信贷退出机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信贷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优质客户的竞争,当务之急必须选择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或资产负债率较低、产品营销和管理较好的优势企业,其他都将作为淘汰对象,选择适当的时机逐步退出。首先,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并按照客户信用等级从严发放贷款,预防和控制贷款的风险。其次,对AAA、AA级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坚决进入;对A级企业作为限制贷款对象,要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及时对其作出评价,有步骤地退出;对BBB级以下的企业作为严格控制对象,果断退出。但对能够提供无风险质押的企业,可以不受企业信用等级的限制而发放贷款。再次,做好信贷营销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信贷服务与非信贷服务相结合,扩大服务范围,变等客上门为上门服务,发挥银行在结算、资金汇划等金融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好更多的优质客户。

增强贷款营销意识,大力开拓信贷市场。要继续拓宽非生产流通领域信贷经营市场,合理对非生产流通领域的客户进行七个方面(行业的地位、管理水平、现金流量、营业收入、收支差额、信誉记录、担保等)的质量评价,确定出优秀客户和优良客户。要积极开展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逐步提高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占比。要转变观念,分散贷款投资风险,大幅度提高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比重。

四、加强信贷非现场审计和新发放贷款的审计检查,发挥审计监督“卫士”作用

诚然,信贷内控毕竟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审计部门要在辖区内行使审计工作职责,真正体会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是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思想,把审计工作当成既是检查也是服务,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卫士”的作用。二是加大整改力度,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送审计整改通知书,督促信贷部门认真整改,限期上报整改落实情况。三是加大审计处罚力度,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违规行为,特别是对那些屡查屡犯、顶风违规的,要予以重罚。通过处罚,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使大家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规定办事。四是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打破在观念上存在审计处在“保险箱”里,站在“安全岗”上的错误思想。对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绕道走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在审计中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或隐瞒不报,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总之,信贷风险有效的风险确认和分析,关系到能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盈利水平。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们都不能放松,要充分认识到,防范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强化内控机制,人的素质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营销策略是前提,监督检查是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正.信贷资金使用环节风险及其控制[J].安徽农村金融,2005,(12):35.

[2]崔胜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4,(12):31-33.

[3]何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金融与保险,2003,(9):73-74.

[4]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J].金融研究,2004,(01).

上一篇:政府采购货物的审计监督 下一篇: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