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启示

时间:2022-08-31 08:16:04

高校新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启示

摘 要:教育技术能力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必需具有的一种能力。对某一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新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责任与意识、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和学习需求等方面收集数据,总结了新进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出了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以期为新进教师这一群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技术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 新进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46-02

New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Cultivation

Xiong Feng1 Wang Ling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 is very necessary for college teachers when they are conducting education.Conduct research from the new teach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who are in an engineering-based,multidisciplinar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llege,using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from responsibility and awareness,knowledge and skill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eaching evaluation,research and innovation,and learning needs to collect data.Sum up the training needs of new teachers’,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new teachers,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New teacher;ET competence;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教育部明确要求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1]。新进教师这一群体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经过助教阶段后就会走上讲台任教。高校教师除了按要求参加统一岗前培训,还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高校教师能否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一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2013年新招聘进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被调查的教师任教科目涵盖了理科类、文科类、工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等。由于该校是工科类专业为主,兼有其他学科类别,因此此次调查中,男教师所占比例高达62%,而女教师占38%。被调查教师年龄在20~25岁的占13.8%,26~30岁的占58.6%,31~35岁的占25.9%,36~40岁的占1.7%。这批教师很年轻,超过一半是处于26~30岁之间,大多数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今年该高校新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对教育技术的学习需求,便于以后制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因此,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内容:责任与意识、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和学习需求。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和培训需求。

2 调查结果分析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具有不同的内容。张一春等人从技术技能、教学资源、教学应用和教师发展四方面进行研究[2]。陶祥亚在苏北5所工科高校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研究,从工具与应用、资源与管理、教学与设计、绩效与发展四个类别设计问卷[3]。马宁等人在广泛调研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等四个地区的45所高校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包括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发展等5个部分[4]。本文按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框架结构,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2.1 意识与责任

教师的意识与责任,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信息素养两方面都比较好。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比较深入,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意识。

2.2 知识与技能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87.9%的教师会日常文字处理,94.8%的教师会制作一些小课件,93.1%的教师会上网搜索资料,25.9%的教师会编程、做网页,仅1.7%的教师不会使用。调查中发现,个别教师因为年龄原因,接触计算机较少,其操作技能较差;其他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较高,能修改和制作课件。总的来说,教师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方面不存在太多问题。但仍有一些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学方式上比较陈旧,“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更加深入。同时,通过笔者的课堂观察发现,某些新进教师虽然会制作和修改课件,但是课件的质量不高,课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大。今后应该把制作高质量课件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2.3 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教学内容占96.6%,教学目标占87.9%,学生特征占86.2%,教学方法占81.0%,教学媒体占63.8%,教学评价占44.8%。由此看出,教师基本能够考虑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但是教学评价是考虑最少的因素,以后要多注重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培训。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整体水平较好,这是因为新进教师之前参加了岗前培训,学习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后教学设计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在课堂实施中,都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因此以后的培训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介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上。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教师掌握的教学评价水平直接关系课堂教学反思。该校新进教师的教学评价知识水平不高,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教师对教学评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面,仅1.7%的教师非常了解本科教学评估的知识和理念,仅3.4%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学评价方法,仅5.2%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学评价类型和内容。这些教师将要担任本科教学,但是对本科教学评估不太了解。同样,教师对教学评价方法、类型和内容等方面的知识都不太了解。这是因为教师们大多是工学背景,没有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又刚刚转换成教师角色,没有接触教学评估方面的内容。今后的培训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2.5 科研与创新

科研与创新方面,主要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技术方法。教师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系统(如:CNKI)、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进行信息检索以交流学术发展(86.2%的教师经常使用,10.3%的教师偶尔使用);通过网站等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学术机构、专家等情况(50.0%的教师经常使用,50.0%的教师偶尔使用)。在今后的培训中,需要注重培训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借助技术手段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39.7%的教师从未使用);二是教师借助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与国内、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15.5%的教师从未使用);三是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团队的参与度和协作水平的能力(20.7%的教师从未使用)。

3 学习需求分析

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培训的立足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总结出教师期望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确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3.1 学习愿望强烈

通过调查数据统计,34.5%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教育技术培训,62.1%愿意,3.4%不确定。只有少数教师持不太确定态度,大部分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表示愿意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目前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58.6%是先进的教学理念,50.0%是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27.6%是学术科研的方法,24.1%是课件的制作,22.4%是教学媒体的使用,20.7%是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

3.2 培训内容希望多元化

问卷中对教师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其中专业相关应用软件占81.0%,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占77.6%,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占70.7%,信息检索、加工和使用方法占67.2%,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占44.8%。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要求各不相同。

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希望培训的内容也是具有差异的。这对教育技术培训组织策划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培训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模块,采用选修的形式,在总纲要求教师修满多少学分的基础上,不限定教师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进行学习。

3.3 培训方式要求多样化

传统培训都是采用讲授式为主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效率高,但是形式单一,不利于学员将培训内容迁移应用。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教师期望的培训方式依次是校外机构或校外专家进行培训(77.6%),校内教师培训(74.1%),到校外培训(69.0%)以及自我研习(31.0%)。这几种培训方式的有效程度依次是校外机构或校外专家进行培训(51.7%),到校外培训(41.4%),校内教师培训(39.7%)和自我研习(10.3%)。根据教师意愿,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策划者在培训方式上应该优先考虑请校外培训机构或专家来进行培训。

4 培养启示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信息素养都比较好,多媒体设备使用比较熟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的结合、科研与创新方面有待深入。通过本次调查访谈观察的结果分析,今后的教育技术培训中需要注意内容、方法和方式的选择: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培训方法需要创新,培训方式更加灵活。

4.1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

应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培训,如:针对工科类高校教师的培训,在课程内容上就应该与工科类学科紧密结合。也应结合学员岗位特点开展培训,针对教辅部门职员和授课教师群体,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有差异,要结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性质。培训内容要与教师实际需求匹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把教师所需与实践结合。

4.2 培训方法需要创新

可以结合新出现的授课方式,比如:翻转课堂与培训的结合,微课在培训中的应用等。主讲人员应该注意课堂设计,结合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法,目的是让学员更多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某些内容应该分层次教学,例如:课件制作,可以分为入门班和提高班,让学员根据自身水平自主选择班级进行学习。

4.3 培训方式更加灵活

培训方式要灵活,可以采取“边实践边培训”的方式。例如:每周开展一天(或几个学时)的分散培训,而非集中时间培训。如果采用集中时间培训的方式,就应该延长培训时间,降低每天培训的强度,保证教师吸收消化培训内容。

除了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也值得注意,如培训师资方面。同时,培训组织者对培训过程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务。通过培训工作各方面的整体协调,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新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11]6号,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11,7,1.

[2] 张一春,杜华,王琴,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6-30.

[3] 陶祥亚.苏北工科类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2):68-70.

[4] 马宁,陈庚,刘俊生,等.《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上一篇:广西应用型物流人才速成培养模式新探讨 下一篇: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