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儒兼修 藤文浩

时间:2022-08-31 07:50:36

在佳士得上海首拍前的预展上见到了藤文浩先生,他身着小有纹饰的白衬衫,聊起天来亲切随和毫无架子,唯眼神透露身在商海的沉着与聪慧。

在日本运作着美协拍卖公司“JADE”(Japan Art Dealers Enterprise株式会社),同时在东京、上海和北京经营着老字号鑑古堂的藤文浩,艺术品收藏事业正蒸蒸日上。

他未来的目标清晰而明朗——希望在将来隐退之际能形成一个完美高端顶级的收藏,这些藏品一定是自己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积淀而成的精华,作为对自己一生经营艺术品的肯定。

加入日本古董商会

启动艺术品之旅

因家庭熏陶,藤文浩先生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年轻时他在日本读书,机缘巧合得以伯乐引荐进入日本古董商圈子,此后与艺术品结下不解之缘。

“那是20多年前”,他回忆道,“我到日本法政大学学习企业经营管理,那时的日子是勤工俭学,因为学的是经营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做些生意,但传统的贸易、餐饮之类的行业,市场非常成熟,难有参与的余地,经过三思,藤文浩决定选择经营古美术。“我有一个远古的先祖叫汪近圣,他是明代做徽墨的大家之一,作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名墨之一,他从嘉靖、万历时期就开始做贡墨,之后的祖辈也都对徽墨、文房四宝、砚台等很专注。”

当时的藤文浩尝试以文房四宝类的古玩打开日本市场。而机缘巧合地进入日本古董商会,则为他迅速在日本收藏圈内站稳脚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学生时代经常去拜访古董店,认识了一位七八十岁光景的长辈,我们交流得很好,成了忘年之交。有一次我带他去我家,他发现我们家里的文房四宝都是很好的东西,就想介绍我进入日本古董商会,而他作为当地古玩商会的会长,就以他在商会的优势,帮我办了一张古董商会的证,将我引荐进去。那时候我一方面是外国籍,另一个方面还是个学生,按理说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商会。”

在古董商会里,藤文浩如鱼得水:“日本古董商会有一个体系,不对外,只对内。它每个月都有活动,我们可以拿东西去交流,基本都做得非常好。”

因为藤文浩常常提供一些物美价廉的艺术品,很多日本当地的大店铺都选择从他手上进货,从他手上买去后,往往能以五倍、十倍的价格卖出,这让大店铺得到了不少的利益,而这样的合作也为藤文浩积累了重要扎实的人脉,一些客户开始将他介绍到更加高级的商会,或者百货公司里去做艺术品销售。

对藤文浩而言,除了输出艺术品,他也“输入”了很多“国宝级”的东西,并开始尝试做行家回流。“我进货的渠道以当地的藏家和行家为主,也会从商会里买一些不错的东西。”

2002年左右,藤文浩在上海开了自己的古董艺术品商店,还从日本望族手上买到了包括名家书画、清三代官窑在内的“重量级”艺术品。“这一批东西里,有一个雍正的粉彩薰炉在易主后被转到嘉德拍了六千多万,国内北京的很多行家也开始过来在我的店铺里买艺术品。”此后,他以文馨阁专场的形式在北京拍卖公司连续举办了四个专场,成绩不俗。

从古物行家到经营拍卖行

就在行家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眼光长远的藤文浩做出了在日本开拍卖行的决定,他谈到自己的想法:“当行家做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出入世界各地的展会,拍卖以后看到的世界又有变化,平台从一个商铺扩大到一个拍卖行,日本收藏家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日本艺术收藏市场整体氛围的开放,商家希望客家对自己的藏品有一个更好的肯定,不愿意把东西直接卖给客人,而更愿意在有上升机会的拍卖平台上拍。这表现为在日本买货开始变得困难,古董商人的开价也开始变高了。”

选择在日本做拍卖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在日本有天时、地利和人和。地利是说我有货源上的优势,二十多年的日本从商经历积累的人脉为美协带来货源,人和是指我是日籍华人在日本做拍卖行,既知道日本藏家的情况也理解中国客家的需要,天时是中国是最大的市场,随着日本的入境越来越开放,现在从中国到日本寻找古物的人越来越多,原来需要回流的古董在日本就有市场,而且需求量大,是做拍卖的好时机。”

拍卖行和古物收藏商店的双线发展虽然让藤文浩很忙,但藤文浩并不想放弃。“毕竟做了很多年,我们有比较固定的客户群体,两者发展之后,可能古物商店的部分会相对少做一点,但没有必要停止,它本身也是一门生意。做拍卖是件辛苦的事情,综合的因素很多,不像只做古董商铺,就是纯买卖以及做些研究。拍卖的事情非常多,像图录编辑,广告形象打造,客户的服务等等,都得认真对待。”

藤文浩强调,自己的最终理想,还是学习老前辈藏家,比如张宗宪先生,到年纪大点的时候,能有一些积淀,能拿出些收藏代表自己这一生的成就。“我把这个看得很重要,尽管现在想实现这个目标越来越困难了,稍稍买一件东西就是大几百万、几千万,有些美术品就留下来,因为我没有资金压力,如果轻易出手,可能以后再难遇这么好的美术品了,所以还是慢慢来吧。”他说。

藤文浩在东京掌舵的日本美协中国古美术拍卖公司的第五场拍卖,在今秋已经圆满收官,因为创办美协的藤文浩及其他股东都是资深的行家,在日本有着良好的人脉和收货的来源,让美协拍卖从首拍时起,就有一个理想的起步,从首拍到今秋的秋拍,从名家书画到宫廷重器,从文房清玩到品茶香具,每场拍卖的成绩都在逐步提高。藤文浩认为做事做人应走中庸之道,谦和,真诚和尽己所能的敬业态度,这些是经营的真髓。

中日两国艺术市场的双重经验

藤文浩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现在的市场比中国大陆市场更有新鲜感。“像国内一件有意思的东西,可能会被倒手和拍卖很多遍,而日本往往能惊现一些沉淀很长时间的珍品,出现一些意料外的惊喜。日本流散着中国汉唐以及之后各个时期的古物,在审美趣味上,日本人比较喜欢中国唐宋、明代和清代的东西。”

藤文浩涉足的领域很广泛,除了注重研究明清宫廷造办的漆器、珐琅器、竹木牙雕刻之外,文房四宝,官窑瓷器也是他的强项。

“因为国家政策对宋代之前的艺术品的交易限制,我的着手点主要集中在明清,包括明清时期的铜器、玉器、家具、瓷器等宫廷造办艺术品,这些代表经典和巅峰艺术的皇室艺术品,在未来市场上肯定会有升华。”他分析道,“沧海桑田,当年的皇家的珍藏,通过努力如果能以个人财力购买和收藏,我觉得这就是无上荣光。”

他还表示自己目前特别注重研究,收藏宫廷造办的铜鎏金铜器和漆器。“我的收藏里有几件曾经是佳士得拍卖图录封面的拍品,经营的拍卖公司和个人收藏也收有不错的藏品。”

藤文浩坦言自己是有传统情结的人,在日本和中国艺术品经营的双重经历,也积累了他对两国艺术品审美的独到见解。“在日本生活了很长时间,我赏识日本内敛、朴素简约的含蓄文化,同时我也珍重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国的大美气象,包罗乾坤。无论是图案、色彩还是氛围,凝重大气,融通贯通方能集合两种文化的优点。”

“我想的是能在日本收集到很多珍贵的中国古物,然后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他笑着说,“我现在每个月都会去北京、上海、香港和台湾,到处走走看看。”

藤先生最喜欢的城市是夏威夷,在那里他有自己的别墅,每个夏天都能体会到漂亮的海的惬意。至于文化氛围上,他喜欢还是巴黎,中国的古城老镇,还有日本的奈良和京都。

讲究生活品质的藤先生毫不讳言自己喜欢高品质的生活。“我不是那种愿当苦行僧的人,我既会非常认真地工作,也会用心寻找生活乐趣。当然,能有缘从事与艺术品相关的工作,本来就是我的福分,工作之余,我喜欢旅游,空闲的时候我会带着我的家人和员工四处旅游。”

在佳士得的上海首拍预展后,他也谈起了自己的感受:“因为政策限制,中国古代艺术品暂时不能在大陆做,所以他们选择了近代和珠宝的结合,尽管跟我的长项不一样,但必须承认,它们的展品确实非常好,特别是珠宝,让我看得很是震撼!”

上一篇:浅析80年代到新时期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 下一篇:艺术品的数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