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套路攻防技击特点

时间:2022-08-31 07:02:40

浅析武术套路攻防技击特点

摘 要:武术套路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为突出不同套路拳种的风格技击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加强对技击意识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分析套路的能力。

关键词:武术套路;风格;技击;分析套路

一、前言

中国武术的特点是,既有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武的技术套路运动。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没有或少有的。中国武术运动从明代开始,就形成了众多流派、拳家。人们常以内涵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来形容中国传统武术套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武术运动包括套路和对抗两种形式。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属于表现运动员演练技巧的性质,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打是技击性很强的实用性攻防技术,两人一对一地真打实摔,它的性质是实战的搏斗与格斗。对练是两人以上按照固定套路进行的攻防技术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二、武术套路的不同风格与特点

1.武术徒手对练

双方运动员在相同拳种的单练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法、腿法、身法等,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排对练套路,有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对练特点。

(1)通臂拳对练。通背拳又称通臂、通背,是较古老的拳种。通背拳在全国已发展成若干流派,争奇斗艳。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背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2)太极拳对练。太极拳在攻防实战中,主要是采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劲等方法。由于太极拳的种类很多,其技击方法也不尽相同,实战中应一招多变、灵活应用。

(3)南拳对练。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

(4)形意拳对练。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即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训练。第一步功夫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为技术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这称为“明劲功夫”。第二步要练“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

(5)八卦拳对练。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融为一体,内外兼修。它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2.武术器械对练

双方可持相同器械,如各持单剑,也可持不同的器械,如一方持单刀或双刀,另一方持单枪,进行攻防练习。不同武术器械对练,其风格也不尽相同。如练刀时应呈现出勇猛、刚毅、快速的特点;练剑应突出刚中含柔、轻快潇洒的风格;练朴刀对枪,要勇猛悍;练三节棍,进棍的动作要快速紧凑,气势逼人等。武术器械对练还有大刀进枪、匕首进枪、梢子棍进枪等长、短、双、单不同武术器械对练。在练习过程中要配合默契,意识逼真,要做到身、械协调,进攻防守要合理。

3.徒手与器械对练

运动员一方徒手,另一方手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套路的编排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进双枪、单刀对空手枪等。要求持器械的一方熟练掌握器械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徒手的一方则须闪躲敏捷,动作轻巧。

三、结论和建议

由于各类拳种的风格特点不同,对练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是它们共同的运动特点,基本上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声助威。

总之,现代武术套路要更好的发展,必须以技击技术为核心,它是武术的本质和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串编,技击性和艺术性要相互渗透交融在一起,注重发挥技击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建营,唐文兵.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王力.浅谈武术套路演练中的攻防意识[J].湖北体育科技,2010(2).

[3]王小雪,杜雨,王朝军.论武术套路运动中演练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3).

[4]刘若福]武术套路的技击价值与作用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5]汝雷.关于长拳技术流变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GPSL1卫星导航模拟器P码产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