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幼儿变成“电子娃娃”

时间:2022-08-31 06:28:08

如何防止幼儿变成“电子娃娃”

一项针对11个国家2200名5岁幼儿的调查显示,20%的孩子会用ipad,但只有11%的会系鞋带。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年龄也越来越小,无师自通,玩弄娴熟。因此,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变成一个“电子娃娃”――沉迷于电子产品,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伙伴交流越来越少,课本学习注意力分散。

电子产品的危害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逐渐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各个角落,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例如iPad及其App,有着逼真的互动模式加上悦耳的声音和超炫的动画元素,使得孩子很容易上手并沉迷其中。但对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明亮的色彩和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长时间久坐不动,对孩子身体发育也没有好处。部分家长因为App丰富的益智游戏及教育软件而支持买iPad,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益智游戏的早教功能是需要在与家长或老师的交流中完成的,当孩子按照游戏的提示完成了一项任务,他对于这个游戏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无处表达,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收获。过分依赖iPad的教育软件,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长时间独自玩耍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单和寂寞。更让人担心的是,家长一方面希望通过iPad培养孩子的智商,另一方面又给孩子不好的暗示。比如时间上无节制,这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他长大后遇到一件喜欢做的事也容易沉迷其中,不懂得控制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玩玩就腻了,这也是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什么事儿腻了不想干就可以放弃,这些坏的习惯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以父母为代表的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需要丰富和健康。如果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成人过分迷恋电子产品所提供的虚幻世界,那么孩子受其影响也是必然的。

需要为孩子拓宽生活范围,丰富其生活内容。孩子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是因为成人精力有限,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儿童间的交往明显受时空限制,对孩子而言人际间的对话机会越来越少,孩子就只能去寻找替代性的游戏和兴趣。因此父母要尽己所能地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如在小区里联合同龄的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好友关系,组织班级同学聚会活动,参与大家族的亲戚活动,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进入大自然。

科学合理调控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频率和时间。不人为隔离孩子和电子产品的关系,不无限制地纵容孩子,家庭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和生活习惯养成的角度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建立一些规则或规范,这样做到既不会过分紧张地剥夺也不会不加节制地放纵。2岁后,每天适当看10分钟的教学视频。3岁后,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3岁以前是孩子肢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者维持某一个姿势不动,将会影响身体发展。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应该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要与父母达成共识,例如使用的时间、内容以及电子游戏的种类等。

给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必须经过筛选。家长要选择那些优秀的教学视频,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建议家长多使用音频,而少使用视频,最好不要让年幼的孩子提前接触游戏类的电子产品。点读机、复读机等学习类电子产品,的确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但家长在购买学习类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功能简单、不带游戏功能的。同时,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不能养成“反正家里有个‘电子老师’,上课可以不专心”的错误观念。

适当给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含有叶黄素的食品,有助于减轻孩子的视觉疲劳,避免长时间对着屏幕导致孩子视力下降。同时要督促孩子观看电子产品45-60分钟要休息10分钟,做做眼保健操或者其他体育活动。

要重视孩子的户外运动和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终究是社会的产物,电子产品功能再强大,孩子最终还是要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专家建议,家长在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之前,要给予孩子更多真实世界的体验,因此,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帮助孩子发展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上一篇:如何做好NMET语法填空题 下一篇:应时之需,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