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31 05:47:30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的意义,之后结合实际,对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文章探讨了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包括: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合理安排总评成绩的比例构成,健全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1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意义

舞蹈类课程是高等学校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关系到舞蹈类专业的自身发展。因此,不断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舞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终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一次性的,并不是很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或者可以说,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主要靠的是学生一次考试的成败,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考核的模式最大优点在于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小,操作简便。但是对于新时期的舞蹈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成绩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开展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等等诸多方面。而正是因为教师的评价机制过于强调单一的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最终的考试上,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过程,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构建正确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有关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其实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从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首先,目前很多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时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够重视。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也没有能充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过分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2]也因此导致教师并不注意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只是关心学生最终考试考得怎么样,至于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学习态度如何,则并不看重。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过程的重要性甚至要大过结局的重要性。因为结局只是一瞬间,而过程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学生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正是由于教师不够重视这个学习过程,导致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过程的自我约束。第三,总评成绩的构成结构不合理。现在,一般学校都会规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由几部分构成,但是至于每部分的具体比例,往往也是一概而论。实际上,舞蹈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顾的课程。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成绩评价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导致成绩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成绩的公平公正。

3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

3.1 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课堂上,学生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学习兴趣,兴趣的浓厚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第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肢体动作、眼神等角度观察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对于那些能够积极随着教师讲课思路走,且能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平时成绩评定中给予认可。同时,对于那些对教师讲授内容能积极提出建议或者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认可,以资鼓励。第二,课堂下,学生能否积极地与任课教师对课堂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沟通,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需要纳入到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核当中,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形成量化的操作标准,比如按照上课能否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和课后作业是否有创新思路、课后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内容与教师要求目标的远近划分成“优秀”(加8~10分)、“良好”(加5~7分)、“一般”(加2~4分)、“差”(加1分)4个等次。

3.2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和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完整的,而且也不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在成绩评价中加入对学习态度的考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在课堂出勤与课堂表现方面,满勤学生,记60分,以此为基准。请假扣2分,迟到早退扣3分,无故不出勤扣4分;[3,4]不记笔记或笔记数量不足课时一半的同学不加分;整理笔记超过一半但不完全的加3分;能连续按行课顺序记笔记的加5分,笔记完整并能提纲挈领的反映重点,且有后续整理情况的8分。

3.3 合理安排总评成绩的比例构成,健全成绩评价体系

总评成绩的构成,应该是由平时成绩、实习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权重比构成。目前大部分高校中,总评成绩的构成,也就是对学生绩效评价的机制普遍过于侧重期末成绩,而对实习实践以及平时成绩不够重视。这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平时表现及实习实践的重视。而实际上,对于舞蹈类课程来说,实习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在某些课程中比理论课还要重要。因此,不断强化对舞蹈类课程总评成绩构成的科学性,健全学生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舞蹈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价值。[5]为此,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具体的性质和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成绩构成的比例。比如salsa舞,目前就已经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等部分高校舞蹈类专业的课程之一。针对这种舞蹈课程而言,更多的就是强调实习实践和舞蹈动作的提升;而对于一些民族舞蹈来说,除了要掌握技术和动作要领,还要掌握相关的舞蹈起源、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舞蹈的本质。

4 结语

正确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果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于高校舞蹈类课程来说也不例外。而构建一套科学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并不断的结合舞蹈类课程的发展和学生自身条件的发展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舞蹈类课程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开沛.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办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 黄晶晶.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发展舞蹈课程[J].大舞台,2010(3).

[3] 解月光.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9.

[4] 殷雷.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以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8,31(6).

[5] 蒋雪微.生物学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生物学教学,2002,27(2).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析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